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計算機教材是計算機教學信息的最主要來源,是教師教學活動最重要的參考依據。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試析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誤區及對策論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摘要:在當今這個信息社會,信息技術已成為每個社會成員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之一,計算機教學就是努力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能水平。然而,目前的中職中職計算機教學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諸如學生基礎差、教學內容相對滯后、教學模式太過單調、理論跟實際嚴重脫節等問題,必須針對此類問題,積極轉變教學方法、改善教學評價方式、因材施教更新內容,提高中職課堂學習效率。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教學 誤區 對策
當前信息時代,計算機能力已成為新時期社會人員必備的重要技能。中職計算機教學就是為了能讓中職學校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全面復合型人才,然而目前的中職計算機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教學效果還不是很理想,中職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術的積極性還不高。作為中職一名計算機教學老師,我們應該清晰認識到當前中職計算機教學課堂當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創新觀念、改變教學策略,努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改善教學質量。
一、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現狀
1.1 中職學生基礎薄弱,水平參差不齊
隨著國家教育改革戰略的實施,高等院校目前都不斷擴大招生規模,這就造成了中職院校只能一再降低入學門檻、錄取分數線偏低、生源質量總體來說較差的尷尬局面,學生進入中職院校以后,由于本身學習基礎就差,學習過程當中缺乏主動積極性,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這就導致中職學生本身學習能力就比較薄弱,大多存在厭學情緒。另外這些中職學生可能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出身背景、不同的社會經歷,導致這些學生計算機基礎水平不均,對計算機學習興趣有較大差異,加之之前的中學學習對計算機認識重視程度本來就存在很大差異,不可避免地出現這些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
1.2 中職教學教材和教學內容相對滯后
計算機教材是計算機教學信息的最主要來源,是教師教學活動最重要的參考依據。但是,由于當前的信息技術發展飛速,其產品更新換代的頻率特別高,而中職計算機教材從編寫、到出版再到發行,這需要經歷一相當長的時間,顯然這樣的計算機教材明顯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無法滿足社會對計算機應用的需求。當今中職院校的辦學目標就是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復合應用型人才,而學生在中職學校里面學到的很多知識都跟社會市場需要產生脫節,導致其真正走上工作崗位,很難勝任當今的社會工作需求。口耳相傳,導致畢業生經常會跟學弟學妹們解釋說,學校里面學到的東西根本沒用,這些學弟學妹們也就會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放松了對這些計算機課程的重視程度。
1.3 中職課堂教學模式太過陳舊
盡管目前的大多數中職院校都將計算機教學環境由傳統的黑板教學環境轉變成了網絡教室、多媒體課堂等環境,但是大部分中職計算機教師仍采用的是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口傳心授的教學方式。導致出現老師在講臺上高談闊論、滔滔不絕,仔細板演反復提示,而學生卻一片茫然,被動地去接受信息,機械地進行操作,獨立思考的機會很少。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完全是以教師為中心,其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很難發揮出來,更不用提他們的主觀創新意識和創新性思維了。
1.4 教學質量評價方式太過單一
中職計算機課程不僅注重的是理論基礎,更傾向于要求學生具備相當的實踐動手才能,即計算機操作水平。但就目前的中職院校評價體系而言,依然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無論是筆試還是機考方式,其考點依舊還是固定的書本知識。學生的學習取向就是死記硬背那些書本知識要點就能考試拿高分,其動手能力無法全面考查。這樣也就背離了中職院校開設計算機課程的初衷,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進步不能在這樣的評價方式中體現出來,這樣極不利于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提高。
1.5 理論知識與實踐需要產生脫節
重理論輕實踐是我國傳統教育歷來的詬病,雖經多次教育改革,但中職院校當中這種理論與實際脫節的情況仍無明顯改善。相當多的學生動手能力相對較差,對于計算機的各項基本操作仍不夠熟練,根本不能勝任實際工作對于計算機應用技術的要求。總結其原因,大致就是可分為3點:其一,中職院校對于計算機上機實踐課程重視程度不高,上機實踐課時安排偏少,學生很難有充足的時間參與到上機操作練習當中;其二,中職院校學生本身由于底子薄,學習態度本身就不夠端正,心理上對于計算機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夠;其三,由于教育經費等各方面的原因,導致中職院校的計算機設備本身數量就有限,設備更新頻率比較慢,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二、中職計算機教學優化策略
2.1 針對不同水平學生,實施因材施教策略
中職教師應當對于參差不齊的學生水平差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盡量做到因材施教。首先,應積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其學習主動積極性。其次,應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對于分層學習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來滿足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其自信心的形成,培養其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努力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2.2 根據實際需要,更新教學內容,轉變教學模式
由于當前計算機教學內容的相對滯后,作為中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師,應在課前充分做好準備,把當前社會上常用的一些計算機操作、應用軟件、系統軟件等加入到課堂教學資源當中,讓學生能與時俱進地學習到計算機技術,讓計算機課堂能延伸到當前的社會需求當中去。同時還要努力轉變教師的傳統教育觀念,放棄傳統觀念上課堂主宰觀,努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計算機不是以完成教學目標去死板地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更重要的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型思維的形成,彰顯出學生的個性。
2.3 創新教學評價體系,強化實踐教學
針對教學質量評價方式太過單一的現狀,應對其進行改革,努力實現計算機學習評價方式多元化。廣泛收集學生綜合信息,對學生做出全面的、科學的、恰如其分的評價。另外要結合計算機課程應用性較強的特點,可適當減少理論知識的考核,注重對計算機操作能力的考核。在此過程當中,還應采取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方式相結合的方式,對整個學習過程當中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中等職業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更多的全面復合型技術人才,這就需要中職院校應當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注重對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中職院校應加大硬件投入,給予學生更多的上機操作的機會,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將計算機理論教學和上機操作充分結合,讓學生在社會需求的指導下,不斷地在學中做、做中學,對計算機知識融匯貫通,全面發展。
結語
中職計算機教育必須要與時俱進,教育主管部門也應對當前形勢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針對不同層次水平的水平進行因材施教,不斷開拓創新,轉變教學模式,努力提高學生的知識,大力促進其應用動手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在計算機學習當中的創新型思維,為社會輸送更多全面復合型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 牛率仁. 如何在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中滲透德育[J]. 成才之路. 2011(20)
[2] 葛鵬. 淺談計算機教學的方法[J]. 才智. 2010(32)
[3] 劉燕玲. 中職計算機教學與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J]. 考試周刊. 2009(33)
下一篇:淺談企業經濟管理工作有效途徑論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武漢理工大學小論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