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禮記》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孔子也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于是,為了“立其事”、“善其事”,如今為找工作“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大學畢業生們,也算是將面試的準備工作做到了極限———
《華西都市報》報道,為應付求職面試,事先苦背求職指南、應聘“寶典”,已成為很多大學生的“捷徑”;一些公司的人力資源經理則抱怨,某些畢業生的面試答案如出一轍,更有甚者竟在考官面前“背”起了答案。
人力資源經理們的抱怨合情合理,畢竟,作為一名堂堂高等學府的畢業生,求職面試是對你知識面、反應能力、口才等綜合素質的一個檢驗,又不是考普通話,你像電視新聞播音員那樣照本宣科,面試的意義何在?再說了,如此照本宣科,千人一面,大伙都是模式化答題,你的優勢、個性、特長何在?
不過,如果離開如今的社會大背景,孤立地指責大學畢業生,讓他們“背負所有的罪”,恐怕也是緣木求魚、刻舟求劍———
我想,首先我們要檢討的是我們以“考”為法寶的高等教育模式。一些大學生之所以將“求職寶典”視為最高指示,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就業壓力大。試想,當校園招聘會上出現絕對的買方市場時,哪個畢業生不是惶惶然、匆匆然?此情此景下,“武裝到牙齒”便成為心照不宣,“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就成為流行———如此,作為以“考試”為圭臬的現行高教體制的受益者和產物,大學畢業生便自然而然地將應聘面試,也同樣當成了一場“考試”。于是,“應聘指南”、“求職寶典”便應運而生、洛陽紙貴。
其次,板子也要打到某些考官的屁股上。說實在話,對于現在一些用人單位的招聘考題,我實在不敢恭維———不是所謂的“腦筋急轉彎”,就是超出專業需求的無謂刁難。而這一切,據說都是舶來品,人家洋人都是這么干的。這種招聘方式的盲目“洋化”,自然讓畢業生們不知所措,只好服服帖帖跪倒在“洋派參考書”的“石榴裙”下。
而再往深處說,大學畢業生中出現的這種急功近利舉動,又與目前社會的“整體浮躁”息息相關。君請看,如今的書店里,何種書最多?形形色色的“管理學”、“厚黑學”、“成功學”圖書,充斥著你的視線。處于市場經濟轉型期的中國社會,正呈現一股大范圍的心理困惑和“知識”饑渴,怎樣迅速理解新的游戲規則,與新的經濟形勢融為一體并游刃有余,成為人們的共同渴望。在這樣的氛圍里,對新的社會生活更為茫然和恐懼的畢業生們,通過“求職寶典”來惡補社會交際的基本知識,便也不足為奇了。
職場貼士:老板打了員工一巴掌,看各國員工的不同反應, 日本員工:頭一點:“嗨!” 。美國員工:立刻叫來了自已的律師。 英國員工:微笑地報警 。俄羅斯員工:反手就給老板一巴掌 。法國員工:想辦法搞到老板妻子和情人。意大利員工:叫黑手黨。中國員工:立刻編織一條微博——泄憤!換了你是員工,會咋弄?
下一篇:24個讓你贏得職位的技巧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名企面試:8個環節驗證1個結論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