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多個城市房地產的調控力度加大,有關租房的新政也陸續出臺。多地提出“購租同權”,從落戶、入學,向醫療、就業、社保等更多社會福利領域拓展。尤其是北京、上海、廣州一線城市的租賃賦權,無疑讓無房、無當地戶籍的居民多了幾分期待。
我們的租房時代真要到來了嗎?
在經濟學家馬光遠看來,“租售同權”這個大方向無疑是正確的。但是,這只是理想。冰冷的現實是,要真正實現租售同權,在熱點城市仍然不現實,需要很多配套的舉措,特別是要在戶籍上打破堅冰,這絕非一朝一夕之計。
各城市房租收入比值當中,北京(58%)、深圳(54%)、三亞(48%)、上海(48%)等4個城市房租收入比高于45%,屬于租金嚴重過高的城市。
租金回報率最低的城市中, 四個一線城市分別是北京1.37%,深圳1.38%、上海1.48%,廣州1.69%。
當房價和房租都只有少數人有能力支付時,支撐房價上漲的力量除了貨幣購買力的稀釋,還能有什么別的辦法?
租售并舉最讓大家擔心的是,房價沒有下來,房租又漲上去了。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
中國的房租太貴了?
按照美國的標準,如果一個家庭每年用于住房的支出(包括房租和按揭)超過家庭可支配收入的30%以上,意味著這個家庭有嚴重的“住房問題”,即用于居住的支出太高了。中國目前還沒有衡量家庭“住房問題”的標準。如果參照美國的標準,結論將是非常可怕的。
不說房價,單說房租的支出。在這里列舉幾個不同機構的數據:一是北京市統計局7月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租賃房房租價格環比上漲0.3%。另據統計, 北京6月份月租金均價,達到了4410元/套;二是上海易居研究院7月份發布的《50城房租收入比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6月,北京的人均住房租金達到2748元/月,位居全國首位。
各城市房租收入比值當中,北京(58%)、深圳(54%)、三亞(48%)、上海(48%)等4個城市房租收入比高于45%,屬于租金嚴重過高的城市。
中國的房租太便宜了?
以上數字說明,中國的房租相對于一般居民的收入,實在太高了。但是,如果和房價比,房租真的很便宜。仍然以北京為例,目前北京市的二手房實際均價應該在6萬左右。這意味著,在北京購置一套100平左右的普通住宅,支付的房屋總價在600萬元左右。而北京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2530元,等于一個人1年的收入買不到一平米的房子。假定兩個人都工作,買一套600萬左右的房子,不吃不喝需要接近50年,等于兩個人不吃不喝一輩子也就夠買一套房子。
如果按照租售比,北京的租售比早已經遠遠超過了1:200的安全線,保守估計在1:500以上,一些地區甚至到了1:1000的程度。最近媒體報道,租金回報率最低的城市中, 四個一線城市分別是北京1.37%,深圳1.38%、上海1.48%,廣州1.69%。1%的租金回報是什么概念,意味著房子要收回成本需要100年,超過了70年的法定房屋年限。這意味著,按照現在的租金,北京一些地方的房子要回本,甚至超過了房子法定70年的房齡,這還不算貸款的利息成本。所以相對于房價,北京的房租是太便宜了而不是太貴了。
中國的房租究竟是高還是低?
這話其實很容易被誤解,有些人會認為我為房租暴漲站臺。按照我前面引用的美國的標準,其實,無論是房價,還是房租,都耗盡了很多中國人的收入,這是不爭的事實。
在中國的熱點城市,特別是北京,房租的絕對值并不低,我們絕對不能說房租太低。某知名網站的數據顯示,留在北京的大學生,要拿出月收入的67%用于房租,這是非常驚人的。按照美國的標準,在北京的絕大多數家庭,無論是買房,還是租房,其實都存在嚴重的和自己的收入完全不匹配的問題。在談論資產價格的時候,我們雖然一直強調趨勢,但是大家記住,資產價格最終崩盤,會有一個因素,那就是資產價格特別是房價,高到只有少數人才可以買得起的時候,資產價格就比較危險了。
所以,國內那些認為北京房價永遠會上漲的人應該記住,當北京房價和房租,都只有少數人才可以有能力支付的時候,支撐房價上漲的力量除了貨幣購買力的稀釋,還能有什么別的辦法避免出問題?
所以,在今天我們討論住房問題時,一定要清醒地意識到,中國大城市,特別是北京、上海等城市,需要解決的不僅僅是房價高的問題,也有房租的支出已經嚴重偏離了居民可支配收入正常支出的比例。如果一個城市的居民把收入的50%用于住房支出,一定會影響其生活質量和在其他方面的消費,這是基本常識。
但是,相對于畸高的房價,房租支出倒沒有引起很多人的關注。而且,在房價上漲的預期下,最終這些租房的人群也會加入到購房的隊伍中來。再加上過去多年中國的公共政策關于關注買賣市場,而忽視了租賃市場,導致在租房市場,公共政策非常匱乏,租房市場極度萎縮,租房沒有成為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方式,而是成了無奈之舉。特別是,在把房子和很多居民應該享受的福利捆綁的情況下,選擇買房仍然是主流。這就使得房租問題在一些熱點城市沒有成為焦點問題的根本原因。
“租售同權”如何影響房價及房租?
最近各地政府拿出很多舉措推動租賃市場,緩解購房的焦慮和壓力,甚至一些地方推行媒體所言的“租售同權”、“租房落戶”等舉措。本人對這些舉措也發表了一系列自己的看法,有一些看法甚至引發了誤讀。
借這篇文章,我正式表明一下我對租賃市場的觀點:就大的方向而言,我是支持發展租賃市場的,而且過去多年,我也一直呼吁租賃市場要拿出真金白銀的支持措施,“租售同權”這個大方向無疑是正確的。但是,這只是理想,這屬于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冰冷的現實是,要真正實現租售同權,在熱點城市仍然不現實,需要很多配套的舉措,特別是要在戶籍上打破堅冰,這絕非一朝一夕之計。
從現實的政策看,由于過去多年我們對租賃市場的輕視,導致租賃市場的很多政策只限于原則性的呼吁,即使在2016年國務院發布支持租賃的政策后,出臺的真正有影響力的政策少之又少。
要真正撬動租賃市場,改變大家只買不租的思維,一定不能把租賃市場想的過于簡單,以為喊幾個漂亮的口號大家就會熱火朝天地去租房。在房地產市場化十多年來,公共政策對租房市場的冷漠有目共睹,租房不能貸款,租房沒有財政補貼,租房一度不能提取公積金。如果這些不改變,如果沒有真正力度大的激勵舉措,撬動租賃市場真的很難。
特別是,長期以來,由于我們對租賃市場不重視,導致這個市場上真正的租賃主體絕大多數是個人,機構租賃者少之又少。在目前熱點城市的房租其實并不低的情況下,政府應該針對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的租賃產品,中高收入階層,通過市場途徑租房,但應該讓他們享受相應的公共福利;夾心層,政府應該提供租房券,幫助他們減輕租房的負擔,低收入階層,政府應該加大公租房和廉租房的供應。同時,一定要逐步改變在租賃上各種歧視性的規定。
辦法多的是,關鍵是,要腳踏實地,從解決痛點入手,而不是高喊口號。看到一些專家面對“共有產權房”這些并不新鮮的東西激動得語無倫次,我就知道他們根本不懂這個市場的痛點在哪里。
來源:正和島
微信號:zhenghe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