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在线免费_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青青日本_精品亚洲成人_欧美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亚洲自拍电影_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7

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應屆生 > 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

農村生源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家庭教育

分類: 畢業論文 職場詞典 編輯 : 職場知識 發布 : 03-31

閱讀 :516

  摘要:社會和高校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心理健康發展是大學生成才成人的關鍵。農村生源大學生的家庭教育中存在著對家庭教育認知的缺乏、重視物質需求忽視精神生活等方面的問題,導致農村生源大學生在社會適應性、人際交往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因此,農村生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加強應該從源頭———家庭教育中尋找根源。

  關鍵詞:農村生源大學生;家庭教育方式;心理健康;人生發展

  引言:

  1.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家庭環境對人一生的成長有著重大影響,特別是對個體早期的影響對其以后的心理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不良的家庭環境、不當的家庭教育教養方式是引起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根源。國外學者對恐懼癥、強迫癥、焦慮癥和抑郁癥四種神經癥患者的早期經歷與家庭關系進行調查發現,這四種神經癥患者的父母與正常個體的父母相比,表現出較少的情感溫暖、較多的拒絕態度或者較多的過分保護。很多大學生入校以后難以與他人相處,主要原因是在兒童早期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農村生源大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是在留守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父母情感支持、教育投入的缺失,容易造成農村生源大學生在早期成長過程中出現膽怯、內向、逃避或偏執、冷漠等現象,一旦早期形成的這些品質使他們在大學階段無法適應校園生活,他們便會出現心理困擾,從而影響心理健康水平。

  2.即使在父母陪伴下成長起來的農村生源大學生,依然有相當一部分的家庭教育處于缺失或不當狀態,比如如果父母的養育方式是專制型的,則子女會消極、懦弱和不知所措;父母之間經常出現意見分歧或互相拆臺,則子女會表現出圓滑、討好、投機、說謊等不良行為,這也會對大學生的成長造成了一定的困擾。本研究分析當代農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嘗試解釋這些問題對農村生源大學生心理活動和行為產生的影響,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方面是農村家長對教育的認識不足,對教育的作用和教育轉化成實際生產力的方式認識較為滯后,導致了農村家庭的學生心理上對教育的茫然;另一方面,農村家庭中父母的需求層次由于受到現實因素的制約,農業生產和進城務工只是為了滿足物質需求,因此對精神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的意識較差,導致農村生源的學生進入大學后,無法認識到自我的人生目標和價值,從而導致一些不健康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如一味追求高消費、盲目地將愛情作為人生追求。

  一、家長文化程度不高導致對家庭教育認知的茫然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其對孩子智力的開發、心智的培養起到奠基性和根本性的作用,忽視家庭教育的早期性,不重視對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容易造成個體在成長成才過程中出現心理困擾。我國在1977年恢復了高考制度,鼓勵青年發展學業,增長才干,但社會、文化、經濟等各種因素,農村青年的求學就學環境并不好。因此在農村生源大學生家長中,中學未畢業就去城市務工者居多,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未能對教育產生全面、客觀的認識,包括對家庭教育作用的認識有偏差、對教育生產的智力轉化為生產力的認識有誤區等方面。

  (一)對于家庭教育作用的認識有偏差中國當代教育學家鄧佐君在其《家庭教育學》一書中提到:一般認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發生的,以親子關系為中心,以培養社會需要的人為目標的教育活動。良好的家庭教育對促進個體身心健康發展,塑造良好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態度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社會開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私營經濟迅速發展,在社會中從事簡單生產加工和貿易的第一批人獲得經濟收入的快速增長,而當時公有制體制下的國家工作人員收入無法得到顯著改善,群眾中流傳著“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拿手術刀的不如拿殺豬刀的”的言論,導致“讀書無用論”一時的盛行。現階段依然有相當一部分農村父輩贊同此觀點,經常對子女灌輸“讀書無用論”的觀點。家庭教育的感染性特點表明,孩子從出生到進入大學,其中大約三分之一的時間是生活在家庭中的,家長在與孩子的日常生活相處中,通過言傳身教、為人處世、情感交流等方式,能夠無形之中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地影響。“讀書無用論”的觀點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子女們,尤其是對農村生源大學生的學業興趣、熱情與意志等方面造成影響。即使農村學生能夠順利通過高考進入大學,一旦他們在校園環境中出現困難或阻礙,在學業方面出現壓力,在就業和未來發展方面遇到挫折,便會受“讀書無用論”觀點的影響,學業的興趣與熱情降低,學習過程中意志力減弱,從而產生學業困擾,危害心理健康。

  (二)教育產生的智力轉化為生產力認識的滯后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認為,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必要手段,是科學知識和技術再生產的手段,是產生新的科學知識和技術的手段。因此,在社會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人是實現加快生產力、將智力轉化成生產力的關鍵因素。在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中,高校畢業生很難一畢業就找到令自身或家庭滿意的工作。因此,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書中自有黃金屋”等傳統觀念的影響,當寄予子女較高期望的父母,發現教育成果無法及時轉化為求職就業的能力,無法幫助家庭擺脫貧困時,便會對子女的教育失去信心,減少教育投入和情感支持。其次,父輩在相對較為封閉、信息落后的農村現實環境中,無法為后代的教育提供建設性的意見,更無法認識到將智力因素轉化為生產力的途徑和方法,對子女的就業等方面能給予的建議和支持少之又少,這無形中給農村生源大學生帶來更多的壓力和負擔。另外,農村生源大學生自身為走出封閉的生活和環境,努力通過教育改變自身的命運,但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無法在短時間內實現自身的價值,無法將學校所學轉化為生產力,謀求發展和創造財富,這也讓農村生源地的學生產生對未來的焦慮和對家庭的無力感。

  二、重視物質需求的滿足,忽視精神需求重要性

  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人類激勵理論》一書中提出需要層次理論,他認為人類需求有五個層次,從低層到高層分別是:生存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情感和愛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一般情況下,在人的成長過程中,需求的層次是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只有滿足了較低層次的需求,才能激發更高層次的需求。隨著現代化、信息化、城鎮化等進程的加速,一方面,大批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轉移至城鎮,其父母與子女便被留在農村或被帶至城鎮生活、學習;另一方面,留在農村的勞動力,由于農村生產力低下,主要依靠務農或散工等形式賺取金錢,為保障生活來源,常常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問題。因此,農村生源大學生的家庭更重視物質需求,忽略了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的精神關懷和支持,這種現象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農村務工人員常年工作在外,無法了解子女對愛、溫暖的需求;二是父母自身缺乏精神需求,無法指導和監督子女精神世界的構建。

  (一)農村務工人員常年工作在外,無法滿足子女對愛、溫暖的需求農村子女的成績下降、失學率上升并非子女個人原因,而是多種因素導致的結果,比如教育資源的缺乏、教育手段的落后等,其中就包括對子女的教育關注與情感支持的缺失。父母常年在外務工的家庭,父母在子女成長過程中的參與度不高,與子女成長有關的人或事的溝通較少,通常只關心教育的結果而忽視子女所需要的關懷、學習上的指導和興趣上的支持,這些是農村生源大學生在家庭環境中所缺乏的,也是馬斯洛需求層次里提到的安全需求和情感、歸屬的需求。安全需求和情感、歸屬需求未被滿足,個體常常會感到自卑、膽怯,缺乏感知愛和給予愛的能力,影響情緒控制、社會適應和交往能力等。在大學階段,適度表達情緒、適應并融入集體生活、保持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培養團隊協作等均是大學生需要培養和鍛煉的能力,這些能力的缺乏將會在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帶來困擾。

  (二)農村家庭父母精神生活匱乏,無法指導和監督子女精神生活的構建通過國家政策的調控與幫扶,農民的經濟負擔減輕,但是精神文明的發展步伐依然較慢,無法匹配物質文明的發展。雖然國家大力提倡農村文化建設,提高農民的精神生活,但是現階段農民的業余生活并不豐富。據相關資料顯示,20世紀60年代以后出生的家長對各種新鮮事物缺乏適應能力,接受能力較差。因此,農村家庭在對子女精神文化生活構建方面缺乏正確的指導和監督。電腦、智能手機等網絡終端設備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傳播文明、提升生活和工作效率的工具。由于大學生活學習環境寬松,很多大學生沉迷在虛擬的世界里,影響生活和學習,沉溺網絡已成為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困擾之一。調查顯示,農村生源的學生對網絡的癡迷程度較高,網絡消遣方式主要是網絡游戲和聊天互動,其中以男學生為主。由于農村生源大學生在早期的精神生活中未培養起較多的興趣與愛好,進入大學后,難以找到合適的方式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也很有少機會在才藝和愛好上得到更多的發展,因此對培養自我意識和自信心有一定影響。農村生源的學生家庭教育方式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從早期家庭教育便開始影響他們的行為方式、思考方式、精神生活等各方面的發展,從而導致大學生活中形成了一些不利于自身發展和不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心理活動。在大學生活中,需要學校、家庭和個體共同努力,為農村生源大學生成長為身心健康的大學生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103.

  [2]鄧佐君.家庭教育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7.

  [3]蘇蔚連.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和對策[J].才智,2016(13):42.

  [4]裴源冶.價值觀變遷視角下的農村家庭教育問題思考[J].人才資源開發,2016(12):251.

  [5]竇曉峰.農村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J].文學教育(上),2016(1):141.

  [6]吳華倩.中國農村勞動力流動對家庭義務教育決策的影響[D].東北財經大學,2016.

  [7]胡軍.淺談農村家庭德育教育的現狀及策略[A]//《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6年3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6:2.

  [8]吳華倩.中國農村勞動力流動對家庭義務教育決策的影響[D].東北財經大學,2016.

  [9]陳德和.要重視農村的家庭教育[N].農民日報,2016-07-13(003).

下一篇:適合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探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體育教育融合機制分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蜜臀 | 曰批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动医院 | 日本a视频 | 视频一区二区国产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精品 | 亚洲一二三区不卡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免费爱爱视频 | 婷婷在线网站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 | 一级毛片在线看 | 午夜精品一区 | 亚洲人久久 | 成年无码av片在线 | 免费黄色在线观看 | 成人国产a |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aⅴ 四虎在线视频 | 久久91av |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电影在线 |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丁香一区二区 | 99色视频| 高清成人av | 女人夜夜春 | 涩涩鲁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 色婷婷国产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av天空 | 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99 | 欧美一二精品 | 在线综合视频 | 天堂综合| 91精品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 免费xxxx大片国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