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5月后,迎來了大學畢業生實習和外來務工人員的求職高峰,網絡媒介成了人們尋找工作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隨之而來的是層出不窮的網絡求職詐騙。如何在各類“招工”陷阱中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小編在這里給大家提個醒。
網絡求職三大陷阱
收取保證金,不合情理不合法
永嘉小伙劉某,3月份在58同城網上看到一則招工廣告,是一份打字員的工作,只要每天在家里打上幾千個字,就會有可觀的收入。如此足不出戶的工作,讓平日習慣偷懶的宅男小劉怦然心動。不過事情沒有小劉想的那么簡單,對方要求先讓小劉交上1000元的保證金,以免小劉不能按時完成任務。可是等小劉把保證金匯款給對方后,對方就杳無音訊。
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條中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因此,只要招人單位提到要先交保證金的肯定是騙子。
刷信譽刷單,一定要小心謹慎
刷信譽、刷單,是近年網絡求職類詐騙的主要騙人招數,雖然淘寶已經嚴格規范了網上的信譽評級制度,但是還是屢屢有人上鉤受騙。
2月份的一天,潘女士在自己微博的一個“大V”賬號微博里面看到一則招職廣告,稱只要用自己錢刷20單的貨就能返回100元。潘女士看到該微博賬號有十多萬的粉絲,于是就信以為真,通過QQ接下了單子,先后轉了1萬多元的刷單本金,但是最后卻只有拿回100多元。
分析:網絡詐騙一直存在,通常詐騙金額較小,主要通過廣撒網的方式進行詐騙。目前,這種以招聘刷客、輕松兼職賺錢的形式比較普遍,騙子通常在各個QQ群、論壇上做廣告,以返還“本金+傭金”為誘餌,誘人上當。如果要求直接打款的賣家十有八九是騙子,并且“刷信譽”在購物網站上是明文禁止的。因此,市民在進行網購或尋找兼職時,要找可靠有聲譽的網絡平臺,對涉及錢財的交易,要多留個心眼。
手機驗證碼,一定要妥善保管
隨著手機網絡的普及,微信求職詐騙成為了騙子們新的香餑餑。一系列的求職信息、招聘微信代購信息等在朋友圈泛濫,這些背后同樣隱藏著巨大的漏洞跟風險。一些微信招工打著要銀行卡發工資的名義,騙取銀行卡號跟手機驗證碼,最后將對方支付寶中的錢騙取一空。
分析:這類詐騙案件以招工為由,不法分子利用支付寶“快捷支付”方式實施作案。犯罪嫌疑人群發手機詐騙短信,誘使受害人電話聯系,并抓住求職者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騙取對方銀行卡號和手機驗證碼。
下一篇:大學生假期兼職的注意事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找工作,當心“陷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