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從校園到社會,新一批大學生進入職場,職場遠比校園復雜,做為職場新人,面對身邊環境變化,角色的變化,你準備好了嗎?
大學或研究生畢業生們在論文答辯、畢業照、畢業游、散伙飯、畢業典禮等一通忙亂后,就該懷揣著畢業證大江南北四面八方星散各處了,跨出校門后,他們的身份也從學生“秒變”校友,貌似今天和明天之間平常的晝夜興替,其實正是兩段人生的重要拐點。
畢業生們首當其沖要適應的是不會再有長長的寒暑假的生活。進入職場后可就沒這么隨意了,雖然現在都在鼓勵帶薪休假,假如單位領導不休,你又怎么好意思去休。所以國慶和春節兩個長假就變得極為奢侈,當然前提條件是單位不安排你值班。前幾年有消息說,有上了一個月班的畢業生就辭職不干了,原因是他習慣了學生時代一到夏天就放暑假的節奏,七八月份大熱的天還要上班,實在受不了,所以干脆辭職,打算等到秋后再找工作。對于已養成寒暑假“習性”的畢業生,最好的職業選擇是去當一名教師。
在學校的時候,學生們一般都比較懶散,沒課的時候可以隨時出去逛逛街,看看電影,女生們還可能去做做美容練練瑜伽,即便有課的時候,時間觀念也不那么強,遲到個幾分鐘,從教室后面溜進去即可。到了單位可就沒那么瀟灑了,每周五天朝九晚五雷打不動,有些單位還要上下班的時候打卡甚至是“刷臉”,有那么幾次遲到早退,很可能全勤獎就沒了。另外職場上當你缺乏經驗、手足無措時,等著看笑話的大有人在,這大概就是校園象牙塔和社會大江湖的區別吧。
工作后最大的感受應該是工資拿到手后那種獨立感:再也不必伸手問父母要錢了。不過很多時候你會覺得自己的心里預期顯然是有點兒太高了。記得前幾年有個女生,到畢業的時候了還沒落實好工作,臨時介紹她去了一個效益還相對不錯的企業做個過渡。兩個月后,想問問她工作怎么樣,結果她說已經辭職了,因為每個月她才拿到兩千五到三千元。問她想找個什么樣的活兒,她說最好是工作輕松些、工資高些、待遇好些,等等,我和她說,如果有這樣美差的話,我會自己先留著,可能還輪不著你呢!其實像這樣對工資待遇高預期的畢業生不在少數。
生活中這些細枝末節的適應倒還好說,其實更撞擊人心靈的,是那些植根于書本或課堂而形成的理念在現實面前的不堪一擊。比如學法律的人,從他入學那天起就知道,公平和正義是法律制度設計和運行的靈魂,律師、檢察官和法官的工作,就是要使紙上的公平正義變成實實在在的。所以法學院的學生還是希望能在律所、檢察院或法院工作,在學以致用的同時,多少也還為了那份兒守望正義的理想。
不過,公平正義的實現可不是只要有理想就行,而且現實中讓人無奈的事數不勝數,這一點,即便是在被公認為人均律師數最多、法官的聲望和地位最高、規則和程序相對完備的“法治”的美國也不復如此。在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被譽為“美國歷史上最成功的辯護律師”艾倫?德肖維茨的《致年輕律師的信》一書中,就曾提醒法學院的學生們注意法律體系中無處不在的“軟性”腐敗,他說“你曾在法律日聽過宣揚法治的演講。你曾在法庭外看到宣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標語。你曾看到法官舉起手來向上帝宣誓,將秉公執法絕不‘因人而異’”。
然而在現實中“你會聽到警察為了將他們認為有罪的人治罪睜著眼睛說謊話,為了獲得有罪證據,他們侵犯了對方的憲法權利。你會看到,法官明知律師說謊卻佯裝相信他們,為的是不至于釋放明顯有罪的被告人。你在上訴法院法官的意見中會發現,他們裝作相信初審法官,而后裝作信任警方的謊話。”而“惡性腐敗”也隨處可見,“一些合伙人對其當事人巧取豪奪,另一些合伙人則與法官推杯換盞,然后告訴當事人,法官已任其支配?!?/p>
學生從校園走向和融入社會的過程中,確實應該有所準備。不過這些貌似比較嚴重的“問題”,用不了多久就會得到妥善的處理和排解。寒暑假沒有了,可以合理規劃利用帶薪休假和法定節假日;勤謹的工作方式也會取代學生時代的懶散,多彩豐富的生活并不是總需要靠過多的財富才能獲得,而社會理想和正義理念的進步,不能總指望別人來實現,身處各種“腐敗”漩渦中的人,只要自己不忘初心,心懷理想,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正像德肖維茨教授在“腐敗”的體系中所做的,首先自己不被腐蝕,然后去做有意義的事情,法治理想期成指日可待也。充滿各種陷阱或不確定性的社會生活,是每一個走出校門的畢業生都需要面對的,人生的精彩之處,正在于用年輕人逼人的朝氣和活力,去應對各種困境和挑戰。
結語:做為職場新人,我們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才能盡早融入新的環境,收獲更美好的未來。因為我們年輕,我們的未來也將無限可能。
下一篇:酒店職業經理人必知的28條黃金法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職場新人如何緩解壓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