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現在職場,跳槽遠不是什么新鮮事,但任何跳槽都應該是為了尋求突破,從而使自己的職業生涯不斷前進。相比之下,應屆畢業生們的的跳槽顯得格外不理智。他們在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上往往實習期還沒有過,就非常迫不及待地加入了跳槽大軍,這是現在95后職場新人身上相當鮮明的標簽。
對于應屆畢業生這種“只簽約不就業”或“剛上崗即離職”,以及迷戀于“騎驢找馬”的現狀,有人以為這是“勇于追求并且忠于自我”,有些人則認為是在“不知安分地折騰”,也有人將其歸結為90后有家庭后盾、自我認知較高、不易妥協等群體特征。
當今社會的資源多、機會多、選擇多,個人與單位的依附關系越來越小,個人的自由度更大,價值取向更加多元,折射出的社會變遷耐人尋味。應屆畢業生的職業選擇更多樣化,更偏好“易變性職業生涯”,更希望找到和自身能力、喜好等相匹配的工作,社會也有足夠的空間接納年輕人的“任性”和“折騰”,這無疑是時代進步的表現。
但是,凡事有度,做任何事的時候,都講究要把握度。辭職也一樣,如果超過了這個度,事物的性質就過渡到了反面。跳槽本身并沒有罪,但“閃辭”終究不是一個好現象。換言之,求職者有權選擇更好的工作,但也不能拋棄履職盡責的義務。
謹慎對待“閃辭”,這不僅需要“閃辭族”自身努力,更需要學校和用人單位的協同配合,幫助應屆畢業生正確認識職場。
其實,除了個人喜好、職業發展和薪酬水平等現實原因,工作壓力大、追求生活平衡也成為年輕人辭職的重要考量。從校園到社會,從學生到員工,面對身份和環境轉變,應屆畢業生難免經歷“職場浮躁期”,這需要用人單位加強職中培訓。用人單位應以單位目標和個人目標為前提,營造單位與員工之間公平信任和相互理解的組織文化,讓員工對組織產生認同感、歸屬感和安全感,激發員工的興趣與潛力,進而實現雙方合作共贏。
作為教書育人重地,高校應根據社會發展需要來確定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目標,為大學生設置多樣化和可選擇的課程,教育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使大學生離校前便未雨綢繆,熟悉職場環境和工作需求,保持定力,扎實工作。同時,提高就業指導服務的針對性和連續性,從學生入學時就樹立為學生全程服務的思想,建立由低年級到高年級的就業指導體系,積極聯系走向工作崗位的應屆畢業生,與其所在單位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同參與新入職畢業生教育培養的全過程。
應屆畢業生熱衷“閃辭”固然有情可原,但“閃辭”折射出的缺乏職業規劃、好高騖遠與眼高手低則需要摒棄。職場修行很難盡如人意,遵循內心感受固然重要,但更需要結合整體經濟形勢和行業發展趨勢,從自身工作經驗、技能、興趣等出發科學制定職業規劃,避免因“閃辭”而淪為“永遠是個苦苦掙扎的新人”。
下一篇:怎樣獲得老板的信任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察言觀色|老板的哪些行為表明他能讓你平安渡過試用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