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壓力大,引起焦慮、脫發、失眠和精神不振的現象,在職業人士中普遍存在。調查顯示,滬上9成以上白領認為自身處于亞健康狀態,其中68.6%白領覺得情緒很容易憂愁抑郁,73.6%覺得平時有渾身乏力、懶散的癥狀。
面對職場困惑,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新聞晨報等單位于10月30日起聯合開展了一場“宣泄您的職場困惑、幫你尋找解決處方、尋覓優秀‘職場醫生’的活動”。800多封承載著各種煩惱困惑、快樂要訣的信封如雪片般飛來;5500人參與了十大職場困惑、十佳“職場醫生”的網上投票;近200人預約參加了“職場醫生”的義診活動。
對此,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的副主任張得志認為,在職場中碰到困惑是很正常的,但重要的是要記住三個字:“想”,靜下心來思考,這份工作是否喜歡、能否勝任;“說”,敢于說出困惑,上司、家人、朋友、專業職業指導師都可作為傾訴對象;“動”,需要學習充電、與人溝通,如果實在無法接受目前的工作,也可以考慮跳槽,但跳槽需要和人生目標、個性特長和職業規劃結合,避免倉促決定帶來更大困惑。
2005年度上海十佳“職場醫生”
經過初選、義診評分、網上投票、筆試、20進10 PK賽等多輪比拼,最終宋文嶺、錢凜、陸丹蒙、黃惟舫、杉川英哲、楊燕華、郭涵芳、徐明朗、汪美萍、湯燕琴當選。
職場貼士:處于立業期,充電計劃應側重于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看自己的下個目標崗位需要哪些方面的專業技能,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