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格林斯潘十幾年來在世界經濟界一言九鼎,剛卸任一周,就能以一番講話攪得美國金融市場動蕩不安。弄得相關人士暴跳如雷,指責格老“晚節不保”,不守職業道德。
其實,格老放著自己多年積累的社會聲望和資源不用,那才是浪費。
職業人有時也會和格老遭遇同樣境地,在面臨跳槽、平調、升遷、降職等崗位轉變的時候,如何才能利用好原先崗位所積累的社會資源為自己“助跑”,這是一門需要仔細研讀的學問。
職業人跳槽的確司空見慣,不論是販夫走卒還是行業大亨都會面臨崗位轉變。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偶像李開復近日跳槽GOOGLE可以說是一場完美的演繹,但也引發巨大爭議。在市場逐漸走向規范化的今天,職業人擇良木而棲固然無可厚非,但前提是跳槽必須遵守基本的職業倫理道德,不能過分地損害公司利益。
跳槽后不可利欲熏心
“沒有一個職業人會因為跳槽完全放棄原有社會資源,因為職業人的這種資源就好比活期存折,人情的活期存折,你存多少,就一定能夠得到別人相應的回報。”著名職業咨詢師、宏威管理咨詢公司總經理兼首席職業顧問郭策這樣看待上述問題。
郭策認為,職業人在許多情況下都會表現得似乎在和先前東家“瓜分”資源和利益。但“上帝給了人有限的能力,卻給了他無限的欲望”,雙方的協商大多數情況下會變成與虎謀皮。前不久,華為公司的兩位員工就是因為跳槽時帶走了公司商業秘密而被投入大牢,可見職業倫理的界限模糊,而法律制裁力則異常醒目。職業人跳槽后千萬不可利欲熏心,有悖職業道德。
離開后宿敵可能成友
現在,“人走茶涼”似乎已成為市場潛規則的一部分。但離開原有的位置未必都會給你帶來遺憾。
郭策認為,職業人離開了原來位置,就退出了原先利益沖突的攻守同盟,一方面和以前的死黨“約會”的頻率降低,另一方面,以前有矛盾的仇家雖然還是心懷芥蒂,卻沒了沖突的戰場。所以,職業人應該迅速抓住時機主動適應這種轉變,說不定還可化敵為友。畢竟“沒有絕對的敵人,只有絕對的利益”。如能相逢一笑泯恩仇,廣開自己的人脈資源,這無疑會給自己的職業競爭力加上好幾分,這就是職場的辯證法。
換崗后獲得兩份資源
北京心理咨詢中心職業心理資訊專家孫欲曉博士認為,離開以前工作崗位并不意味著以前的資源必定會丟失。相反,在這個新舊資源的銜接過程中,職業人面對的是雙倍資源,所以應該不存在資源短缺的問題,關鍵在于對這種資源的利用方式。
如果和老東家爭奪資源,它肯定會變本加厲地對你不利,誰都會在這場資源爭奪戰中和你決戰到底。所以,職業人心中要明白應該對這雙倍資源進行重組,讓它達到最佳效用,并力爭和老東家形成一種雙贏的局面。
企業需求是多方面的,新老東家很有可能是互為客戶關系,職業人在交易過程中對信息的掌控度是最高的,這樣的交易會使交易成本降至最低,對雙方都合算。
要最大限度調動以前的資源,就要讓“舊人”有一種欠債的心理,商業社會雖然把人情物質化,但人始終會有意識地尋求感情上的平衡。
職場貼士:中醫認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具有補腎髓之功,合理地少量服用可起到強壯筋骨,推遲腎與關節退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