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職業教育已在法律上被確認為“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仍然存在。在一些地方領導看來,義務教育有法律約束,不抓不行;高考升學率是響當當的政績,不重視會落后;職業教育只是普通教育的補充,松點緊點沒關系,因而在招生政策、經費投入、師資配備等方面都沒給予足夠的支持。殊不知,日益凸顯的“民工荒”“技工荒”問題,正是職業教育軟弱的結果。
在7日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溫家寶總理指出了當前我國需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兩大理由,這就是社會勞動力就業需要加強技能培訓、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需要培養更多的高級技工。近年來出現的“民工荒”“技工荒”現象,并非出于我國勞動力短缺的原因,而是伴隨經濟社會發展的企業進步對勞動力技能需求提高的表現,是對我們傳統教育結構的實踐批判。
教育的意義,重在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提供適用的人才資源,實用性是一個關鍵因素,而我國傳統的教育結構缺乏的恰恰是對受教育者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新華每日電訊》近日刊登消息說,湖南省建工集團新招聘的一個路橋專業大學生,連農民工、工匠都會用的測量儀都不會用,原因是大學4年中老師只帶他和同學們到工地參觀過幾回。職業教育恰恰在這方面具有優勢。不僅如此,大部分接受職業教育的人就業愿望比較實際,容易快速地融入企業之中。職業教育的另一個優勢是持續教育,不斷地根據社會對勞動力知識、技能的需求設置課程,及時更新和完善專業,培養人才打短、平、快。
把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使我國經濟建設切實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是我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社會動力。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經濟建設,就是抓“三農”工作,就是抓就業、抓穩定。樹立科學的政績觀,要徹底摒棄重普通教育、輕職業教育的傳統觀念,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提供有效的軟、硬件支持,讓職業教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點。
職場貼士:大多數想獲得成功的人都利用有用的時間來寫表示感謝、慰問和祝賀的私人信函。但是,如果所要寫的是日常工作的備忘錄、公函、資料匯總和表格的話,他們就會依靠以前寫過的文字資料來節省大量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