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4月14日消息 著名導演、畫家陳逸飛昨天上午病情突然惡化,終告不治的。11:45,他被送入了殮房。根據醫院工作人員的說法,他去世的病因是過度勞累導致的胃出血。此前他一直在浙江富陽趕拍新片《理發師》。
記者趕到陳逸飛所在的上海華山醫院外賓部綜合樓C8特護病房時發現,現場醫護人員正在清理房間里的物品,現場感覺像剛剛過去了一個風波一樣,記者詢問醫護人員時,他們拒絕透露更多情況,只是表示:陳逸飛先生已經不在這里了,有什么問題去找他的家人。
由于很多人尚不知道陳逸飛導演去世的消息,本報特派記者在現場看到,還有不少朋友陸續來到病房,他們很多人都拿著花籃等禮品過來。他的家人則已經離開現場,目前,追悼會的時間尚不確定。
記者還發現,院已經還是清理現場人員,綜合樓下已經加了保安人員,并有院方工作人員交待:這兩天肯定會有很多記者采訪,要嚴格限制。
從名導演陳逸飛的病逝談過勞死
“過勞死”是現代職業病的集中爆發。工作壓力大、生活負擔重、精神包袱沉等因素使許多年輕教師多度透支生命,突然引發身體潛藏的疾病急速惡化,救治不及而喪命。
曾有學者認為,現代社會人們普遍感到壓力大是一種社會進步,與悠閑自在的計劃經濟時代不同,激烈的競爭能為社會創造出更多的財富,讓人們不必過于擔心社會壓力大的趨勢。誠然,社會進步需要一定的壓力,為可承受、不損害健康的壓力“正名”能夠安撫人們的心靈恐慌,但是,把壓力大歸于是一種社會進步,某種程度上誤導人們不去重視不斷發生的“過勞死”的個案,忽視可能存在的社會問題。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過勞死”不是簡單的工作壓力大,生活負擔重,經省包袱沉,而透過“過勞死”致因的表象,“過勞死”現象的出現乃是社會利益分配格局嚴重不均衡的副產品。在既定的利益分配格局下,一些領域、一些群體的付出與回報嚴重出與失衡狀態,結果就出現了競爭越激烈,為社會創造的財富越多,個體透支的生命越多,生存質量也就越惡化。而潛行的物欲橫流時時刻刻引誘著人們的精神世界,它如一個惡魔,驅趕著人們為了所謂的“明天會更好”而去一而再再而三的透支生命,加班加點工作,直到突然有一天“倒下”。
職場貼士:如果一直躲避老總的壞情緒,那么你永遠只能在“逃之”的壓抑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