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送一本《誰動了我的奶酪》一度成為企業辭退員工的一個信號。但是,對于每一位剛剛躋身職場的大學生或者職場新人來說,企業是否也能有一本鼓勵新員工的書呢?《誰動了我的奶酪》作者斯賓塞·約翰遜和美國管理大師肯·布蘭佳合著的《一分鐘經理人》,目前正悄然成為企業新人的職場指南。
《一分鐘經理人》以“從前,有一個年輕人……”的寓言體形式展開,講述了一個即將踏入工作崗位的年輕人是如何通過不斷學習,掌握了“一分鐘管理秘訣”,并將其不斷運用到實踐當中,最終成長為一位高效的經理人。從作者的角度來說,職場新人所遇到的問題主要有三種:目標不清、責任不明、缺乏動力。因此,作者在剖析“職場三大病毒”的同時,相應地提出了“一分鐘目標”、“一分鐘贊揚”、“一分鐘批評”三為一體的“一分鐘管理法”,力求徹底解決了“新人職業化”的問題。
在現實的工作環境當中,很多剛剛步入職場的新人都會遭遇到目標不清楚的問題。而且由于某種羞怯心理,他們常常會在接受上司指派任務的時候不問清楚,一味應承,結果沒有明確領會上司的意圖,從而導致工作效率低下,自信心嚴重下降。《一分鐘經理人》作者的“藥方”是“一分鐘目標法”。方法建議,當管理者向別人布置任務的時候,應當在一張紙上用不超過250字的篇幅將任務的具體內容寫清楚,并讓接受任務一方將任務描述復述一遍,確保雙方溝通無誤。
在大多數情況下,剛剛進入職場的新人都只是承擔助手或者是學徒的角色,所以他們很多人都不大清楚自己的工作崗位到底是為什么而設立的以及當初公司設置某一工作崗位的最初意圖到底是什么。由于不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范圍,再加上上級領導在交代問題的時候可能存在的溝通問題。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工作任勞任怨,員工也還是有可能會成為上司領導的替罪羊或者是出氣筒。在《一分鐘經理人》作者看來,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在接受任務的時候,執行者一定要問清楚任務完成標準以及工作質量的具體衡量標準。也就是說,要讓你的上司明確地告訴你,你要做到什么水平才算完成了自己的任務,怎樣算是合格,怎樣算是優秀。
從心理影響的角度來說,溝通不當對剛剛步入職場新人所造成的影響是最大的。辦公室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其中的人際關系以及作業規則都與以往在校園當中存在著很大差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碰上比較苛刻的上司或者同事的話,新人的處境就可想而知了。在布蘭佳和斯賓塞看來,職場新人急需掌握的一門藝術就是“贊揚與批評的藝術”。《一分鐘經理人》中談到的“一分鐘贊揚法”和“一分鐘批評法”可以幫助做到“寵辱不驚”,在取得成績的時候鞏固自己的成功做法,在工作出現失誤的時候能夠有效地作出改正,并依然對自己的優勢保持客觀清醒的認識。
據了解,雖然當前中國關于職業化方面的培訓已經初步興起,但相對于中國目前的就業態勢來說,職業化培訓依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很多企業存在著普遍存在著只重學歷的問題。事實上,一個人在學校所接受的教育水平以及他在工作中的表現往往不一定成正比,知識與實踐之間,“知道該怎么做”和“怎么做”之間依然存在差距。因此,在未來的職場競爭當中,那些能夠主動對自己進行職業化訓練,在離開學校之后主動迅速融入新的環境的人將占有明顯的競爭優勢。這也是斯賓塞·約翰遜和肯·布蘭佳兩位大師,通過《一分鐘經理人》所要告訴職場新人的。據悉,《一分鐘經理人》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連續停留187周,被公認為是“美國20年來最流行的管理學作品”。
職場貼士:巧妙應付公司各類人:1>應付口蜜腹劍的人:微笑著打哈哈 2>應付吹牛拍馬的人:不要與他為敵 3>應付尖酸刻薄的人:保持一定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