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喜上網聊天最快樂
從最早的QQ到MSN、雅虎通,網易泡泡,各種網絡聊天軟件如同雨后春筍遍布互聯網。網聊一族甚至有他們自己的網絡語言:人不叫人,叫——銀;我不叫我,叫——偶;蟑螂不叫蟑螂,叫——小強;帥哥不叫帥哥,叫——摔鍋……“給我你的QQ號。”“你怎么不加我?”這是許多網友之間的問候語,就如同人們日常見面問好。他們互相交換MSN地址,在網上侃大山。從辦公室侃到下班回家,再從家侃到辦公室。對許多人來說,聊天工具的消失也就意味著世界末日的來臨。
王女士是我市一家公司的文員。她高中時期的學習成績很好,但高考時的成績卻很不理想,從那以后,除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她平時很少與人過多的交流。但一旦上網王女士馬上就像換了一個人,面色發紅、雙眼發亮。她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網打開各種聊天工具。同國外的同學用MSN聊,同國內的同學用QQ聊。除非公司有事否則她就整天掛在網上。回家后忙完家務,又一頭鉆進網絡。碰到一些知心的網友,她還會將丈夫推到另一個屋。她覺得,上網聊天是生活中最快樂的事情。但丈夫對此卻頗有微辭。
市第一專科醫院心理衛生中心主任俞偉珍說,像王女士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在現實人際交往中存在問題的人轉而投向網絡,在網絡中她可能會以另一種身份出現,甚至與平時判若兩人。不過,長此以往會削弱人們的社會功能。因為網絡畢竟是虛擬的世界,人們在那里展現的往往是自己美好的一面。習慣于網絡環境的人有可能無法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矛盾,難以與人正常交往,甚至引發更加嚴重的問題。
木訥電腦臉失去女友
他們通常神色呆板,表情木訥。即使對一些簡單的日常問題,他們的反應也是略顯遲鈍。而一旦話題轉向電腦,他們就完全是另一個狀態,他們的眼睛開始發光,耐心地傾聽你的問題,然后迅速電擊鍵盤,幫你解決問題。
周先生說自己是標準的e族,辦公室、家里都有配置極高的電腦,外出更有筆記本做伴。周先生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網上度過。在網上查閱資料,與客戶傳遞信息,觀察市場行情。
周先生一直以來都覺得這樣的生活很快樂,但最近發生的這件事讓他很傷心。前不久,周先生看中了一家信息咨詢公司的一位女職員。可向對方表白后卻遭到了拒絕。周先生覺得自己各方面都很優秀,實在弄不清為什么被拒絕。后經暗中打聽后才知道原委。原來女孩嫌他太“木”。女孩說:“看著那張‘電腦臉’,傻呆呆的。即使問他一些簡單的社會問題,他也是一臉茫然、不知所措。誰要和這種人做朋友。”事后,周先生對著鏡子,再看看自己的臉,發現果然像那位女孩所說。而且自己周圍的許多同事也是這樣的一種木訥的表情。
心理咨詢師曲偉杰認為,從事軟件編程和相關工作的人長期使用電腦,生活的重心更多地傾向于“人機交流”而忽略了人際交往。人際交往需要雙方呼應,任何一方的情緒都會傳遞給對方,而這種情緒變化又會通過面部表情反映出來。但是“人機交流”不同,電腦不需要人的回應,它可以單方面地將豐富的變化展現給屏幕前的人。但無論這種變化多么玄妙,它終究是人們編制的程序,它是機械、程序化的東西。人們長時間面對屏幕,出現“電腦臉”也不足為奇了。
職場貼士:職位新解:總是在裁人,簡稱“總裁”;老是板著臉,簡稱“老板”;總想監視你,簡稱“總監”;經常沒道理,簡稱“經理”;讓領導秘密舒服,簡稱“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