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白領的工資,過著藍領的日子,賺錢再多都‘交給’房子了。”在包括上海、江蘇和浙江的長江三角洲地區,人均GDP已突破4000美元,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然而,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卻有些“找不著感覺”:收入是高了,但這錢怎么越來越不經花呢?
現實有點累
長三角是我國的富裕地區,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卻跟不上經濟增長。據統計,江蘇居民消費連續5年慢于GDP的增長。在不高的消費比重中,住房消費的比重卻持續上升。去年浙江城鎮居民年人均收入增幅為10.4%,但人均購房支出的增幅高達21.7%,2004年的住房支出已經占到全部消費支出的22.6%。
一位南京的白領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的年收入約8萬元,這在南京并不算低,但是那套75萬元的房子還是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在支付了20余萬元的首付款后,現在除了每月支付銀行3500多元的本息之外,他還得分批歸還向親友所借的5萬元首付款。由于買的是期房,他每月還需要支付一筆房租。“買房前,我算自己每月的零花錢是以‘千’計,現在只有用‘百’來計算。”
影響十余年
浙江省城調隊住戶調查處處長戴建林指出,雖然購房計劃或者償還房貸不會對大多數居民的基本生活造成大的影響,但是一些用于“改善生活”的消費卻會被壓縮甚至取消,如購置高檔電器和服裝、出境旅游、餐飲消費,以及文化娛樂等,而且這種抑制作用的持續時間甚至會長達十余年。
顧慮捆手腳
南京的陳義勇夫婦倆家庭月收入6000元,用錢卻格外節省,因為他們預期的支出太多。除在以后的20年中每月歸還2000元房貸外,夫妻倆還得存錢為4位老人防老;為還未出生的孩子儲蓄教育費用。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沈衛平所說:“當居民預期住房、教育等要大把地掏空自己的錢袋子時,他們不得不壓縮即期消費。”
消費盼解放
健康的消費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沈衛平認為,要保證國民經濟的良性發展,必須采取措施提高居民的即期消費傾向,因此有必要抑制房價持續上漲的勢頭。此外,專家認為,教育消費支出增長過快嚴重擠占居民其他消費狀況必須得到改變。
“中低收入者不敢消費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社會保障體系還未到位。”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常務副院長姚先國教授認為,“這就需要盡快完善社保制度,擴大各項社保的覆蓋面,包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工傷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等,這有助于他們增加消費,提高生活質量。”
職場貼士:堅決服從領導安排。秘書如有不同意見,可以當面并誠懇地向領導陳述,如能采納,自然皆大歡喜;如果不予采納,則應不折不扣地按領導的意圖辦事,而不能摻雜任何個人的不滿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