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申請發明專利,鼓勵學生多動手,多思考,多發明創造,原來屬于現在教育重要內容的有益探析,卻被許多家長理解為“不務正業”。在近期“浙江省有關中學生發明現狀的調查”中顯示,許多家長紛紛表示,搞小發明與文 化課學習有矛盾,學習才是第一,中高考才是關鍵,學習的功利傾向溢于言表。
然而這樣的傳統死板的只講究文化學習,而忽視創新能力培養的觀念,與現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近幾年對于基礎教育改革的大談論中,學生的創新能力、自理能力和民主意識的培養越來越成為社會各界人士的共識。這是我國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所決定的。
從以往的教育來看,中國學生的刻苦、勤奮和基礎知識的扎實而著稱,但是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心理調試能力不足也不容回避。一頭扎進書海中,以高考為最終極目標,不聞窗外之事,以至流傳起一個考上清華的同學不知道馬拉多納,沒有聽說喬丹之類的希奇事情。在現實中,惟有好的學習成績才是人才的標準,才是家長炫耀的資本,才是教師眼里的乖小孩。但是隨著社會價值追求的多元性,以及現實成功人事的經歷研究,“第十名現象”越來越被社會所認同。但是,在家長的觀念里,有好成績,考好學校,這樣功利性學習取向始終影響著學生,約束著教育改革。
學習的功利更是以培養“聽話”、“乖巧”、“順從”為主要特征。一個人的成長經歷,影響著他以后的人生態度和價值選擇。如果一向“順從”和“服從”,而缺乏自我獨立的人格,無異于培養“奴才”,與社會發展要求的素質相關甚遠。
職場貼士:先前雇主產權性機密資料。不僅不該露,還會讓面試官認為你這個人不值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