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20~35歲是人生精力最充沛的年齡段,也是人生財富的重要積累期。對于出生于上世紀70年代或80年代的年輕一代而言,有的剛走出校門,工作上是職場新人,生活中是“月光一族”(意即每月工資花光光);有的戀愛多年,婚姻大事提上日程,卻因缺乏穩固的經濟基礎而面臨尷尬;有的組建了家庭,上有老人贍養、下有小孩撫養,承擔的責任更是越來越重。
那么,該如何正確而巧妙理財,才能使自己置業無憂、養家不愁,真正做到三十而立呢?理財專家建議,20~35歲的年輕人在實施置業理財計劃時,可以每五年為一周期,有步驟地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步 “月光族”變“首付族”
事例:在事業單位工作的小鄭,今年 24歲,大學畢業已有3年,月薪3000元。原以為沒有存款沒什么大不了,每個月工資都花得精光,因為反正身邊有的朋友也都是這樣。然而,他到了后來開始盤算是不是該買房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工作后竟然一分錢都沒能存下來,連按揭買房最基本的首期款都付不了。懊惱不已的小鄭對于自己現在的財務狀況很是頭疼。
理財專家點評:其實,“月光族”的真正問題并不都在于收入的高低,而更多的在于使用金錢的方法。20~25歲年輕人理財第一要點就是要懂得開源節流。
“月光族”變為“首付族”的理財法寶:掌握自身資金狀況,確立理財目標,逐漸儲備,積少成多。工作幾年下來,也能打下一定的經濟基礎,在準備買樓的時候也就不會出現類似小鄭那樣望樓興嘆的苦惱了。
第二步 “供樓族”變“理財族”
事例:今年28歲的黃先生是一機關單位的公務員,2000年以按揭方式買了一套總價45萬元的二手房,安置了新婚家庭。可黃先生表示新婚后“二人世界”過得并不很愜意,每個月都感覺似乎被供樓貸款弄得手頭很緊,苦稱自己變成一個痛苦的“供樓族”———“按時付款,揭不開鍋”。
理財專家點評:類似黃先生這樣的 “供樓族”多數存在一個通病,就是申請買樓按揭時預算不充分。這主要是貸款額高、但按揭年限短,導致月還款額很高,幾乎占家庭月收入七成以上。理財專家指出:月收入不足萬元的家庭,其按揭月供款額最多不應超過家庭收入五成。
25~30歲之間年輕人選擇置業時,不宜好大喜貴,應拋棄置業必須一步到位的思想,根據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圍,做出合理的決策。尤其是在選擇按揭方式時,不宜過分要求年限短,或急著想盡快還清貸款,而過分壓縮日常生活開支,降低原本應該保持的生活質量。
第三步 “置業族”變“投資族”
事例:剛剛過完34歲生日的謝先生發現自己原先的房屋已經無法滿足現在生活的需要了。于是,他準備賣掉原有房屋,再買一套新居。可聽到地產人士分析說,原有的這套房子仍有很大的升值潛力,現在賣掉很不劃算。但舊房若不賣,買新房需投入資金較多,很容易增加家庭經濟負擔,處理不好還可能出現赤字。謝先生還真不知道如何是好,希望能有一個一舉兩得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理財專家點評:事實上,謝先生現在面臨的選擇,是許多準備二次置業人士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而謝先生所希望的兩全其美的解決問題方法,也是可實現的。近幾年,銀行、按揭機構相繼推出許多樓宇按揭新金融產品,能為置業者提供符合個性化需求的服務。對于類似謝先生這樣的置業者來說,可考慮 “押舊買新”貸款業務,解決買新房的資金問題;同時再將舊房出租,以租養供。
職場貼士:你把你的鬧鐘撥快10分鐘即可。記住,無論是家里的鐘還是手腕上的表,甚至連電腦的時間也不要落下。千萬不要小看這短短的早10分鐘的時間,它給你設定的可是一個提前的助跑機會,讓你在別人還沒啟動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發力沖刺,不知不覺中你就成為了工作面前最主動的那個人,同時拖延的毛病也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你還想什么呢,馬上就動手,從撥快手表開始吧!
下一篇:白領泛濫的年代:一個低級白領的一天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白領:讓充電改變人生軌跡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