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十一”長假又將來臨,作為上班族的你,要過7天沒有工作的日子,你可能已經準備好了去旅游、會友、休息等等。而有些人正為如何安排這不用工作的長假而憂心忡忡,“節日綜合癥”的說法又一次被提起。
渾身不適的長假7天的國慶長假對于一些平時在高度緊張狀態下工作的人而言是一件并不那么令人舒心的事。許多“上班族”很不適應清閑的生活,一旦停下來無事可做,或者過幾天沒有條理的“混亂”生活,反而會出現抑郁、失落、焦躁不安的不良情緒。心理學上叫做“節日心理失調癥”。小夢在節前就是這樣的一種狀態,她說面對好不容易盼來的“十一”長假,卻不知該怎樣安排自己的時間才好。
對于這種茫然和不適,有職業健康專家指出,這緣于生理和心理慣性。當人一下子從緊張忙碌狀態中停下來無事可做,或者做其他一些與平日工作不沾邊的事情的話,原來那種適應緊張節奏的心理模式便會突然失去對象,加上生理和心理的慣性作用,會使人們面對寬松的環境反而感到不適應。有這種節日心理失調癥的人們,應該及早地根據自身特點做好假期計劃,以休息為主基調。有余力的話,當然也可做一些其他的安排。
徒有虛名的長假
小惠在旅游公司工作,“十一”7天的工作排得滿滿的,“每年的國慶等長假總是讓我的心情很矛盾。一方面,國慶是旅游旺季,對旅游行業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可另一方面,高強度的工作也在國慶前夕朝我涌來,看著周圍越來越繁忙的同事和眼前的一大堆工作,我的心理上和生理上已經不由自主地開始出現不良反應,變得煩躁、憂慮、心悸,甚至會失眠。假期對于我們來說‘徒有虛名’。”
對于很多從事服務行業的人來說,這種“人不工作我偏工作”的情形其實很多,在長假期間表現得更加明顯。專家說,對于有此類“節前心態”的職場人來說,主要還是一個心理準備和調試的問題。在選擇這樣的工作之前,應該有一種“職業預期”,即明白你需要什么樣的工作和生活,要根據不同的職業特點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如果發現自己確實并不適合當前的工作狀態,很難和它磨合,不妨嘗試換一個工作。
這幾年關于長假的“節日綜合癥”提得很多,職場上班族的確是這一癥狀的高發人群,而避免“節日綜合癥”應該在節前就開始做起,調整好長假節前的心態更加重要。
職場貼士:職位新解:總是在裁人,簡稱“總裁”;老是板著臉,簡稱“老板”;總想監視你,簡稱“總監”;經常沒道理,簡稱“經理”;讓領導秘密舒服,簡稱“秘書”
下一篇:白領自助充電度長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預防節后上班“恐懼”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