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進入一家國有商業銀行,無根無基的我一下子被打到基層網點從事臨柜工作。面對理想和現實的巨大落差,天生樂觀的我抱著“只要是金子,在哪里都能發光”的雄心壯志,從日復一日的端茶倒水、掃地抹桌子,到一成不變的點鈔報表、交班攬存,間或還得忍受刁鉆古怪顧客的責難與謾罵,我仍擠出時間筆耕不輟,并憑著著農村孩子特有的踏實苦干和還算過得去的文字功底一步步從網點到支行、從支行到市分行、從一般員工到中層干部,實現了我參加工作時夢寐以求的機關夢。
回顧走過的艱辛道路,我以為可以歇一口氣,再繼續按踏實做好本職工作的信念走下去,平安走完工作旅程。然而,去年的一場改革徹底打破了我的夢想,將我的信念擊得粉碎。為了與國際接軌和上市,單位開始大規模的激勵約束機制改革,其中重要一條就是將所有部門劃分為A、B、C三類,部門內部員工崗位也分為ABC三個等級,不同類別的部門及員工收入不同,大體上C類部門員工的A崗相當于A類部門員工的C崗,在提干、費用、人員分配上級別高的部門比級別低的部門享有更大的權利和空間。作為一個所謂的非業務部門,我們理所當然地成為C類部門,拿著全機關最低地薪水,帶著最少的員工,做著別人都不愿意做的雜事,一天忙到頭卻看不到任何希望,看到的卻盡是同事們憐憫的目光和領導冷漠的神情。我知道同事們是在為我——一個名牌經濟專業的畢業生淪落到如此境地惋惜,一個對金融有著濃厚興趣的員工卻不得不從事一個與之風馬牛不及的工作!
忍受著領導和同事們異樣的目光,我依舊努力工作,畢竟在金融單位、經營與管理同等重要(至少我這么認為),我的工作做好了對提升自己的管理和協調能力還是大有幫助的。等到一天工作忙完、人群散盡,我還是抽出書本,如饑似渴的學習著銀行新的業務知識,并希望有朝一日能學有所用,閑下來也偶爾涂鴉幾筆,發泄心中的苦悶與彷徨,畢竟,在這個國有銀行,領導的眼線遍布全行,一句不小心的言論可能成為領導打擊你的導火索。
雖然我想用拼命的工作來忘卻部門分類給我帶來的失落和痛楚,然而每當夜深人靜時,我卻總是輾轉難眠。回想工作歷程的點點滴滴,一股悲哀時時涌上我的心頭。其實,基層銀行的業務是非常簡單的,毫不夸張的說,一個高中生就能完全適應,但基層行的管理和營銷卻是重中之重。因為基層行人員復雜、素質相對較低、收入相對偏低,又是直接面對市場,管理上稍不注意,就會造成重大損失。可部門分為ABC,就人為地制造出一個新的等級制度和種群,而這種等級正如奴隸社會一般是與生俱來、不能更改的,只要你進了那個部門,你就被打上烙印,不管你怎樣努力,你都無法改變你的身份。這就是管理的悲哀,由一種等級社會進入到另一種等級社會,更可悲的是,領導還在為之洋洋自得,并把這當成收入向核心部門傾斜的典范。而高等級部門的員工憑著良好的出身,細致的分工,拿著不菲的收入,做著初中生都會做的事(整整傳票、打打報表),生活悠閑自得。看著他們,我總想起印度的種姓制度。
職場貼士:談到你剛搬離之某地區的天氣或交通,或任何風土人物,你把它們批評得體無完膚。(你也許碰巧批評到面試官的家鄉,而面試官又正巧深感懷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