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選溝通的渠道
每一個人的個性都不同;
每一件事的屬性也不一樣,因此要溝通一定要慎選工具。
以現在社會環境,以及我們保險公司內部的工作氣氛而言,“溝通”的觀念,已經越來越普及了,需要溝通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但是能不能達到效果,則就很難說了。
也許我們平時并沒有察覺到,某一種訊息要能夠傳達出去,存在有很多不同的通道 。但是使用不同通道傳遞訊息,便會產生不同的結果,而要傳遞不同的訊息,總會有較為適合的渠道。至于如何選取適當的渠道與下級溝通,這就要依賴我們管理人員的經驗和智慧了。
不同媒體有不同的效果
一般而言,溝通的媒體可分為言語的、書面的、先書面后言語、先言語后書面,甚至書面和言語并用等方式,但是在選擇溝通途徑時,則有下列幾項考慮的因素:
(1)事情的屬性或性質:如果所需溝通的事情是一項命令時,亦即可能是要向所有員工轉達一項公司的指示時,我們可以用全體員工開會時來宣達,或是利用書面的文稿交至每一位必須知道人的手中。
如果所要傳達事情的對象,是某一個人或某少數幾個人時,那么我們可以考慮以私下約談的方式,當然也可以用便條紙,以“筆談”的方式來和對方溝通。至于是使用面對面溝通,或是使用筆談的方式,不妨先考慮一下,我們所要溝通對象的個性和習慣之后,再決定使用何種方式。
(2)溝通渠道的性質: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性質,就像廣播發布消息,它可以在節目中隨時插播,有它的及時性,但是它卻稍縱即逝,我們無法保留它;而報紙則有一定的出報時間,在傳遞消息的速率上就不如廣播,但是它卻可以永久保留、隨時查閱。
和別人溝通時也是一樣,如果是一件很急的事情,它有它的時效性,那么就必須使用面對面的溝通,因為它的速度最快。
視溝通對象而定
如果我們要聽取對方的意見,也就是要求有回饋時,那么也是以用面對面的方式最好。因為我們不僅可以從言語上得到答案,更可以從對方的面部表情、反應、肢體語言上,看出些許訊息。
因此我們也需要使用不同的管道,藉以達到我們所要求的效果。
(3)溝通的對象:不同的對象要使用不同的方式,就像電視廣告上有一句話說 :“不同的肌膚,要用不同的保養品”一樣,對象不同,溝通的方式也要慎選。
職場貼士:不論你在公司的地位多高,都不要以為大家沒你不行,沒你就無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