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一項針對世界頂級企業的調查顯示,今年的MBA畢業生起薪上升了9%,達到了年薪8.2萬美元。然而,相對于全球MBA的身價上漲,國內MBA的情況卻不容樂觀,其平均薪資有接近3000元的跌幅。雖然與博士、一般碩士相比,MBA的平均薪資仍名列榜首,但差距正在減小,在年薪中位數方面,甚至低于一般碩士。在求職就業時,也有一些MBA嘗到了失敗的滋味。
MBA的三大職業誤區
林先生今年報考了某大學的在職MBA,他讀MBA的理由是,現在的職位(外銷員)遇到了上升瓶頸,無法晉升,因此希望通過充電重新擇業,當上企業管理者。當然,他也有自己的顧慮:隨著MBA的身價縮水,他的數萬元學費是否會打水漂?
熊先生是今年畢業的某國內高校MBA,曾做過4年微電子技術工作的他希望通過MBA的學習轉行做市場經理。可是從1月份開始找工作至今,仍在才市中“漂”著。名企這樣的“大船”上不去,而私企那樣的“小舢板”他又看不上。剛找工作那會兒,他意氣風發、信心滿滿,現在卻消沉沮喪。他不禁懷疑,MBA能讓自己踏上職業經理人的道路嗎?難道2年多的全脫產學習是一個錯誤?
其實以上兩位遇到的問題,也是很多在讀或已畢業的MBA的困惑。對此,上海廠長經理人才公司總經理肖建安認為,希望通過MBA鍍金,就順利從技術崗位晉升到管理崗位,或者成功轉行,這樣想當然的職業規劃在求職時可能會碰壁。為此,他給MBA的職業規劃提出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MBA不等于職業經理人
目前,我國的MBA教育更多的是一種學歷教育,而國外的MBA教育則是一種職業技能培訓。當前我國大部分的MBA教學還停留在書本理論階段,在實際操作技能方面的重視度不夠。案例教育有時讓學生們的思維千篇一律,只是“鸚鵡學舌”式的模仿,但從企業管理來講,大部分經驗是不能復制的。一個合格的職業經理人需要的是卓越的領導才能,這是一門藝術,需要通過一段時間崗位的磨煉和專業能力的累積,不是通過學歷教育就能培訓出來的。近年來,隨著MBA的光環漸漸褪去,企業鎖定MBA加盟、對MBA人才拿來就用的情況越來越少,更理智地以“管理經驗”來選擇人才,而對學歷的要求一般是本科以上就足夠了。上海廠長經理人才公司獵頭部經理黃英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某上市公司需要招聘財務經理和企業發展部經理各一名。一位具有多年財務管理經驗的候選人面試2分鐘就被錄取,而她只有大專學歷;一位名校畢業的MBA卻鎩羽而歸。正如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所說,MBA在事業的發展中只能起到三分作用,另外七分靠自身的能力和機遇。MBA只是培養了一種潛在的能力,不是說畢業后自然就能當高層管理者。
MBA不是轉行的跳板
很多人認為,管理不分公司、不分行業,而MBA正是能將各行業融會貫通的“萬寶全書”。因此在一個行業做膩了,或覺得行業沒有什么發展前景了,就去讀個MBA,跨行業找個高起點的職位。這樣的誤解讓MBA們的職業定位很不清晰,更多地表現出一種“從眾心理”和“擇業趨同”現象。不同專業行業背景的MBA的擇業標準趨于驚人的一致:做咨詢顧問、核心部門經理、總裁CEO……而企業呢?各有各的選才標準。MBA擇業標準的“大同小異”和企業用人標準的“大異小同”成為一對矛盾。企業看重的是求職者與能力相關的工作背景和專業特長,以及和自己企業的匹配度。因此,想要通過MBA教育達到各行業“通吃”的目的,這樣的想法本身就不專業。按照自己的特長追求“個性化”就業是MBA必須調整的一個方向。
MBA不是高薪代名詞
MBA的高薪神話大概是從幾年前一本流行的書開始的。該書的封面上赫然寫道:世界超一流學府哈佛商學院如何培養年薪10萬美元的工商管理碩士。該書出版兩年后,哈佛商學院畢業的MBA只有15%的人能夠拿到10萬美元以上的起薪。然而,書中描寫的高薪的誘惑卻深深扎根在學子的心中,成了他們攻讀MBA的目標。雖然近幾年MBA身價跳水的報道不斷出現,但是MBA們仍然固守著驕傲,這也給自己求職道路設下了一道無形的門檻。月薪非萬元不做,職位非經理不干,讓很多MBA閑置家中,追求“錢途”,卻耽誤了職業“前途”。實際上,對從未有過管理經驗的MBA來說,只有從基層崗位做起,有了對職位工作的深刻認識,才能為今后的快速晉升鋪平道路。
既然MBA不是獲取高薪、高位的通行證,那么讀MBA是否還有必要?對此,黃英認為,在如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在職者應不斷地學習充電來增加知識、提升能力,其中接受MBA教育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它教授的是一種全局意識和優秀的職業精神。比如哈佛MBA有一門課程為《總統學》,教授你如何競選總統,讓你了解總統的工作內容,懂得如何統治國家、管理社會,企業如何適應國家的政策等。可以相信,99%的學生不會去參與總統競選,但是這門課程的意義卻別樣深遠。通過MBA的學習,你更容易具備全局意識、了解市場的動向和企業的發展目標、懂得上級的意圖,而不是僅僅停留于簡單的崗位工作中,這對于整個工作流程的把握,作用是巨大的。
職場貼士:要仔細甄別,小企業未必不好,大企業未必好,企業不是越大越好,大企業可能管理混亂,小企業也可能規章制度不健全,除了那些大型的壟斷性國企,其他國有企業一定要仔細甄別考慮,要綜合選擇考慮,切記!通過以往同學們的經驗,進入國企又離開國企的要十之七八。校園招聘有些可能是騙人的,所以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下一篇:如何跨越“職場代溝”?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SONY(中國):跳槽是“換血造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