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的80后到90后的同學因為從小在家里很寶貝,所以較少有直接擔當社會任務的機會;到學校后又必須經受應試教育的檢驗,因此只悶在學校里面做作業、考成績。但在最后,學生面對社會職業需要的時候,無論是技能化水平與社會知識均為缺乏,從而與社會需要之間產生尖銳的沖突。今天的教育體制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在提供學生社會化機會方面有顯著的突破。
社會化機會表現在中小學時期就應減少學生的其他考試內容,給予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社會觀察與社區工作的課程時間安排,其中同學的社會實踐分應作為升學的參考分,對于在社會實踐與社會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同學給予升學的優先機會;在目前的條件下,高考機制還有必要,但是應減少考核門數,而應增加社會實踐與社會工作參考項,從而讓中學生保持適度的社會參與的積極性;在大學生中應積極推行實習文化,鼓勵學生實習,成立學生實習基金與學生實習辦公室和實習協會,促進學生實習工作的順利展開,同時應鼓勵學生的商業與公益創業活動,尤其鼓勵學生以公益創業的形式介入社會服務;高校課程中應大幅增加社會觀察、實地考察、實際動手的成分。
我曾經在一個美國的中學看到他們讓學生以拍電影的形式表現他們的社會觀察,并邀請家長來觀看學生的電影作品,在這個活動中,我們看到學校、老師、學生、家長與社會其他方面資源的多元整合。我也曾經在哈佛參加為AIDS患者進行的餐飲幫助服務,在每周五和10多名同學去一個特別的公共衛生機構去做幫廚工作。我們每年接納75名研究生實習生,還有3-5名國際實習生,而其中一些美國中學生與大學實習生他們對于工作禮儀與工作關系上的表現讓我對他們印象深刻。學生社會化的機會需要體制性的調整,也需要學校管理當局的積極應對,并進行積極的實驗;社會化機會需要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并積極為孩子提供源自家庭的社會化實踐工作;社會化機會需要社會力量以各種形式提供學生社會參與的渠道,并分擔其社會成本,從而在整體上幫助學生成為有一定社會適應性的人才;而學生也要切實地意識到,學習不只是校園學習,也需要大量的社會介入與參與,這也是學生的本分內的學習任務。這是一個對于社會化嚴重不足的同學急需加強社會化支持的時期,而我也能理解,由于我們長期習慣了低社會化的運作,從學校、老師、同學到家長的每個方面都對此會有嚴重的不適應性。
職場貼士:職業定位應首先考慮自己的能力優勢,這對職業發展是最重要的,無論哪個職業階段 ,最擅長的領域就是你能發揮出最佳水平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