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據新華社北京5月1日電 五一節,勞動者的節日。與此同時,一種“機器人勞動者”正日益引發社會關注。
工信部官網顯示:浙江率先推進機器換人,計劃自2013年起5年間,每年實施5000個機器換人項目,實現5000億元機器換人投資。浙江省經信委副主任凌云稱該項目至2015年已累計減少普通勞動工人近200萬人;安徽正抓緊推進“‘機器換人’十百千工程”;廣東、山東等地則都在自身具備比較優勢的產業領域大力推動 “機器換人”,已有不少人工崗位被機器人勞動力替代。
用工荒等因素助推“機器換人”
業內專家稱,當前我國機器人制造技術日趨成熟,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的改革需要、用工成本高以及用工難等因素,共同推動各界對機器人勞動力的期待。
在深圳雷柏科技的生產車間,生產線的主角不是一排排工人,而是一列列靈活翻轉的機械手臂。通過研發智能自動化體系,雷柏科技直接生產員工數量從十多年前高峰期的3200多人,減少到現在的800多人,每年節約大量費用支出。
機器人大大降低了企業人工成本。總部位于浙江紹興的三力士公司,在投入建設“無人車間”后,僅人工成本就節省了1000多萬元,占當年公司凈利潤的7%左右。
哪些工作“飯碗”更可能被“搶”
記者了解到,當前“機器換人”所涉范圍,已不局限于工業制造業,一些服務領域的人工崗位也開始被機器人勞動者悄然替代。
小i機器人創始人、董事長袁輝告訴記者,2015年,中國建設銀行把客服機器人用于呼叫中心,當年就取代了大量員工。山東臨沂申通業務總監吳禮華介紹,為提高效率及避免暴力分揀,目前,臨沂申通配備了320臺智能分揀機器人,每小時可以處理1.8萬個5公斤以內的包裹,準確率基本達到100%。同等工作量所需人工由150人降為30人,削減崗位達80%之多。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曲道奎博士說,服務機器人在我國當前擁有廣大的市場與廣闊的前景。 “未來,機器人可以在消防、救援、守護、醫療護理等公共服務等服務領域大有可為。 ”
山東省經信委裝備產業處調研員王桂強認為,人工智能的興起,可能會造成部分低技能勞動者失業。但也有專家認為,機器人的應用將創造更多高端就業機會。這可能包括:工業數據科學家、機器人協調員、工業工程師、模擬專家、供應鏈協調崗位、系統設計、信息技術、3D輔助設計、現場服務工程師、銷售與服務人員的需求。
下一篇:大學生就業品質不容忽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國農民工達2.8億人 月均收入3275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