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金九銀十的招聘季,想跳槽的員工蠢蠢欲動。這是讓HR很頭疼的問題,領導說要在這兩個月招滿企業的空缺崗位,想辭職的員工也不少。這就尷尬了,如果走了一批老員工,這舊的空缺填滿了,新的空缺又來了,而且還會耽誤公司的業務。所以,最近要的問題是想辦法穩住老員工蠢蠢欲動的心。
企業能留住人的不是合同、工資關系這類有形的繩子,而是靠文化和無形的情感。用經濟學的語言說,這其實是激勵機制的兩個層面。
一、物質利益激勵
工資讓員工生活有保障,進而才能繼續創造價值,這屬于激勵機制的物質利益激勵那一部分。
我們不能否認人的利己本性,人在職場工作,首先要有一份報酬能夠體現自己的價值,能夠對得起自己的付出,掙錢養家糊口,這是生活的必須。
只要有能力,也做出了相應的貢獻,員工就有理由獲得一份理想的薪水;人要生存和發展,需要得到基本的物質保障,而且,這種物質保障還要盡量充足一些,使人能生活得好一些,幸福指數高一些。
當然,前提條件不是無原則地支付,而是要把物質利益與個人業績聯系起來,按貢獻付酬。這種按貢獻付酬與企業的利益也是一致的,得到利益的人反過來也會更加積極地工作,為企業創造更大價值。
二、精神激勵
員工辭職無非兩個原因:受委屈了和錢沒給到位。錢少了不干,受不到尊重了也不干,員工之所以如此難對付是因為,人的需求具有多樣化的特點。這就涉及到激勵機制的第二個層次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