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容貌、氣質、身材俱佳,熱愛表演、情感豐富、性格開朗,最好擁有一定的寫作和攝影能力。”如果你符合以上條件,請去報名做……職業觀眾吧。
在最近熱播的綜藝節目《我是歌手》第二季中,現場觀眾的夸張表現甚至搶了歌手風頭。據媒體報道,在《我是歌手》上哭一場,報酬為700元。他們被稱為“職業觀眾”。“大部分觀眾都是職業觀眾。”2013年一檔熱播的綜藝節目副導演如是說。
職業觀眾有“一二三線”之分。那些能被鏡頭定格的面孔,往往是“一線職業觀眾”,錄制一場節目報酬達到800至1000元。但拿高薪不容易,演技、外形缺一不可。開頭提到的要求,便出自某民間機構擬定的“職業觀眾認證”標準,而為山東某電視臺相親類節目招聘觀眾的一則網絡廣告,則直接說明“氣質佳,活潑,能哭能鬧的最好”。
演技不好但長得好,歡迎躋身出場費稍低的二線職業觀眾。比如在某些綜藝節目中頻頻出鏡的萌妹子,行話稱為“前景”(即坐在最靠近舞臺的位置),她們的一般行情是每場300元。
要求最低的三線職業觀眾,負責鼓掌、大笑和舉燈牌,出場費最低一小時50元,另贈大巴接送福利以及盒飯。曾出現過這樣一個場景,一位剛出道的歌手出場后,臺下舉燈牌的是一群大媽,導演解釋說,這是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
而如果想成為職業觀眾,有高低兩檔模式可以選擇。第一種,通過“群頭”。他們是專門組織觀眾去錄制節目的中介,多通過QQ群或微博發布招聘。第二種,找到那些為電視臺提供職業觀眾服務的公司。以電視業繁榮的上海為例,媒體報道說,幾乎每個區都有一兩家這樣的公司,他們手里掌握著近千名職業觀眾,每人每天可收到三四條工作消息。
這些公司會根據節目類型配備不同的觀眾群體。一般來說,相親或糾紛調解類節目最愛職業觀眾,因為它們青睞“一哭二鬧三上吊”這種有技術含量的戲碼,業內稱“狗血觀眾”。要扮演他們,北京電影制片廠門口的群眾演員已不吃香,取而代之的是學生和社區大爺大媽,因為這些人容易激動。而像經濟類等嚴肅節目則更偏好年齡稍大、面相穩重的觀眾。
被嫌棄的,是那些錄制時間長、又累又賺得不多的活兒,早上8點集合,下午三四點才開始錄制,現場又狀況頻出,比如遇到主持人耍大牌、明星趕通告,可能一直拖到凌晨才結束。
但這類節目最需要職業觀眾。國內綜藝節目如果不用職業觀眾,普通觀眾來源于免費邀請或者發送贈票,對節目內容不感興趣,觀眾隨時有可能在錄制過程中離場。一次某節目邀請韓國天團“神話”表演助興,現場坐滿粉絲,進行到后期“神話”退場后,前期歡呼聲最高的區域已經出現成片空座。
再加上普通觀眾難以“控制”。一位節目制作人曾斥責這些不遵守錄制規則的普通觀眾,最典型的行為是開閃光燈拍照,這很容易導致畫面出現爆點,節目有時因此被迫重錄。所以,東方衛視《夢立方》的一位副導演坦言,電視臺更愿意每場花費三四萬元,專門用來請職業觀眾。
這些中國電視工業的奇特細節,催生了“職業觀眾”市場。一位資深職業觀眾透露,他十年前就已“入行”當“拍手觀眾”,第一次參與錄制的節目是《正大綜藝》,賺了30元。時至今日,職業觀眾已成為各檔電視欄目的“標配”,只不過讓職業觀眾發揮到什么程度,靠的是各自的職業道德。
下一篇:當泥水匠不如去培訓泥水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做內心強大的職場領跑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