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度飛雪
其實,吳經理給我的第一印象還是蠻不錯的,他只有26歲,已經做到一家國內較有名氣的寫字樓物管公司客戶部經理。而且他風趣幽默,同事們都挺敬佩他。
可是經過一件事,我對他的印象開始顛覆了。
那天是星期五的下午,部門突然接到工程部通知,說消防局要在周一上午10點進行消防驗收。一切都是按程序有條不紊地進行,可是到了星期一下午部門例會,吳經理忽然大發脾氣,指責我下達通知不準確。原來有客戶投訴消防驗收提前斷了非消防電源,導致客戶電腦里的重要資料未來得及保存而丟失。可是我問過同事小林關于發通知的事情,他再三強調已經準時將通知送到了前臺,而且有簽收,事實卻是如此,這說明錯并不在我。
于是我理直氣壯地站起來,說:“吳經理,關于客戶資料丟失的事情,我想當前最重要的是進行安撫和道歉。丟失的東西可以利用專門軟件進行修復,這根本就不成問題。另外,至于追究責任的問題,我希望領導能夠先查明事情真相后,再興師問罪!”
吳經理臉色馬上一變:“難道我做事還要你教嗎?是誰的錯,我會不明白?如果你覺得你很有能耐,那么你來坐我這位子!”
我沒想到吳經理這么不可理喻,便不再理他。后來他叫我寫深刻檢查,我全當沒聽見。
第二天一早,我手里拿著一個CD包敲開了吳經理辦公室的門。我把它遞給吳經理,說:“領導,我不是來交檢查的。我這里有一部挺不錯的片子,推薦你看一看。”
我出去了,心里在偷笑。我給吳經理推薦的是余世維老師的《職業經理人常犯的11種錯誤》講課光盤。如果吳經理覺得自己比余世維老師更有實力,那么我無話可說。
兩天后,吳經理找我談話,第一句話就是:我錯了!
我很詫異,吳經理卻顯得很平靜,他說:“余世維老師說得好,認錯不是要追究誰的過失,而是為了盡快解決問題。”
我真的沒想到吳經理的轉變會那么快,想想這是件多么讓人欣慰的事情!
老總成了我的“跟屁蟲”
達卿
大學畢業后,我應聘到一家紙業公司工作。在這家民營企業里,我漸漸發現一個“習慣定律”,就是老總發的話,大家都“惟命是從”。老總開會讓大家發表意見時,發言者也是顧左右而言他,不敢提出真實的想法,生怕自己的觀點與老總的意見不統一而惹老總不高興。
這樣的工作氛圍,讓我感到很壓抑,我想我不能學著同事們當“木偶”,應該抓住時機敢于提出自己獨到的觀點,營造一個創新的工作氛圍,這樣工作才有激情,也才是真正對老總負責。
機會來了。一天,老總召開專題事務會,就“要不要新上污水處理系統”讓大家發表意見。不少人揣中了老總的心思,都勸老總不要花這個冤枉錢,就在原來簡單的污水處理設施上稍加改進就行了。幾百萬元投在生產上可以馬上出效益,投在環保上等于拋下水。
老總連連點頭,正準備拍板,我卻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反對意見。我說一個企業不但要講經濟效益,還要講社會效益;企業要長期生存、要跨越發展必須重視環保,環保決不是花冤枉錢。
大伙兒對我的一通“反面言論”都感到很吃驚,滿以為會觸怒老總。誰知老總一言不發。
會后,他讓我盡快拿出一套新污水處理設施的論證方案。結果是,老總不惜代價先后投入600萬元,做到了生產用水循環使用,處理后的水達標排放,通過了上級環保局的驗收。
事后,由于公司環保設施先進齊全,不但免遭了國家削砍,還贏得了一些需要穩定供應的大客戶的青睞,真正達到了保護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雙贏的效果。
自此,老總對我的話言聽計從,他說我是真心為企業著想,我的一些反對意見其實是一些促進企業發展壯大的良方。
其實,老總做我的“跟屁蟲”沒有什么不好。
職場貼士:Competence能力:能力是與自己所學的知識、工作的經驗、人生的閱歷和長者的傳授相結合的。并不是說,我們學的什么專業,未來就會從事哪一行,人格特質才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因此,能力的培養是和真正不斷地吸收新知識新經驗密不可分的,只有充實自己,才能贏在各個起跑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