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的馬先生經常感到頭暈目眩,下肢無力,昨日他到醫院檢查,發現得了頸椎病。
中南醫院康復科田峻副教授介紹,馬先生的情況屬于“頸肩腕綜合征”,由于長時間伏案工作,他的頸部肌肉經常處于僵硬狀態,容易引起頸椎病。田峻稱,頸椎病患者以往多為中老年人,現在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由于經常伏案工作,長時間從事頻繁使用手腕和手指的工作加重了操作者頸部、肩部的疲勞,頸椎病幾乎成了從事文秘和電腦工作年輕人的職業病。
在某醫院工作的張小姐一有空余時間就要到圖書館看醫學書籍,晚上還要上網查資料。只有本科學歷的她還準備攻讀碩士學位,因為周圍的同事不是研究生就是博士生,讓她感覺壓力很大。她總是覺得自己的腦子不夠用,看過的東西似乎轉眼就忘了,人也變得容易煩躁。經過咨詢,心理醫生告訴她一個奇怪的病名“信息焦慮綜合癥”。
中南醫院心理咨詢室黃懷鈞教授認為,“信息焦慮綜合癥”是近年高度信息化給人帶來的不適身心癥狀。現代社會,信息量呈幾何級數增長,但吸收信息,并不是每個人的主動意識,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被動行為。思維模式一旦沒有調整到可以接收如此大量的信息程度,就會患上“信息消化不良癥”,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強迫和緊張,出現煩躁易怒、胸悶氣短、心率加快等癥狀。
隨著新行業的發展以及工作環境和形態的改變,類似頸椎病、信息焦慮綜合癥等新的職業病正悄然侵害白領的健康,如與電腦相關的鼠標手、手腕綜合征、電腦狂暴癥等癥狀,制造芯片時接觸有毒溶劑和重金屬引起的化學中毒;接觸微波輻射導致的心臟傳導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病癥。專家提醒,對于這些新職業病,人們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據了解,目前,專門針對白領長時間使用電腦并受電磁輻射危害,某漢方醫藥研究機構發明了防治電腦網絡綜合征的保健茶IT茶,深受白領一族歡迎。但是,面臨信息焦慮綜合癥電腦狂暴癥襲擊的白領一族,關鍵還是要對生活和工作進行自我調節,減輕壓力。
職場貼士:大學生邁出校園初涉職場,要調整狀態,擺平心態,放低姿態,處事常態,摸清情態。做好以上幾點,方能從心會意,恣意婀娜,盡態極妍,暢所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