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 “我來百工坊快三個月了,咨詢學手藝的有四五十人。其中既有大學畢業生也有公司白領,但最終還是一個也坐不住啊。”昨天,“京城百工博物館”仿真動物坊毛繡工藝師蕭掌柜,在送走一個前來“拜師學藝”的年輕人后對記者說。
記者采訪的其他大師也表示,經常有一些公司白領來“百工坊”想要學手藝,有的還曾經收過這種學生,然而,坐不住、學不進、沒法管……沒一個能堅持。
白領:天天鼓搗這些誰受得了
上周五下午,在某日企工作的軟件工程師王藝又一次來到“百工坊”,她想看看有沒有適合自己學的“手藝”。“我的工作太枯燥了,每天的工作內容大同小異。周末在家只能睡覺,太沒意思了。同事們都在閑時學手藝,有陶藝、中國結等等。”“百工博物館”眾多的工藝坊讓王藝感到眼花繚亂,“我喜歡京繡,可這門手藝和十字繡有天壤之別。光聽繡坊老師對京繡圖案的解釋就夠我頭大的了。結果聽了半天,我什么也沒記住。”
記者采訪了曾學了幾天“景泰藍”掐絲、點藍手藝的張先生,對為什么不堅持學了,張先生說:“當愛好學著玩兒可以,天天鼓搗這個誰受得了啊?再說也沒那么多時間。”
據記者了解,想學傳統手藝的白領青睞于看似簡單、賞心悅目的工藝。卻由于時間或其他方面的關系,沒有能持續下去的。
老藝人:只要有人學,我管吃管住
蕭掌柜介紹,毛繡工藝品是中國北方蒙古族工藝飾品,曾在蒙古貴族中盛行一時。它使用動物皮毛中的鋒毛(退絨),在傳統大經緯線料上繡制。其作品真實、立體、逼真、鮮活更能表現動物原生狀態,被稱為平面標本。
“但由于工藝要求高、技法難度大等原因,毛繡工藝已經瀕臨失傳。”蕭老師說,他本人今年已經55歲了,除了家族兄弟四個做這一行,孩子們都不學。“前后有四五十人來這里想學手藝,結果一個也沒堅持下去,主要是坐不住。”
當初蕭掌柜學這門手藝時,是從繪畫、捏泥人等基礎功開始學起的。而對來這里學習的年輕人,蕭老師則直接教他們一些簡單的推毛技法等。“怕他們不耐煩呀。”然而,學生們還是一個個都走了。
為了讓自己的手藝能傳下去,蕭掌柜對收學生很想得開。“過去的那種從一而終、拜師為父的師徒關系不正常,我不提倡。到我這兒來,只要你學我就教,我還管吃管住不要錢。但來這里的四五十個人里面,還是沒有一個能在這兒待上一個星期。想學一門手藝,你總得貢獻點什么,起碼要付出時間吧。”他嘆了口氣說。
老藝人:老手藝不是什么人都能學的
在“百工坊”的刺繡坊里,美妙絕倫的京繡作品讓記者大開眼界。據刺繡坊工藝師姚富瑛介紹,因為精美絕倫,京繡在過去是專供皇家御用的,但現在也同樣面臨著后繼乏人的局面。
“我以前帶過徒弟,后來徒弟都改行不干這個了。稍微復雜的圖案都得花半年一年的時間,費了大心血,但不知道什么時候能賣掉。見不到經濟效益,徒弟能不改行嗎?”
姚老師今年已經65歲了,他說,五六十年代比較適合帶徒弟。“那時候的人工資普遍不高,能有個工作就不錯了。而且,當時人們的思維也認為本來就應從徒弟學起,能坐得住。”
姚老師還說,京繡蘊含著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因此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美術和文化根底,因此不是隨便什么人都能學的。
職場貼士:工作計劃簿有用嗎?有,至少可以讓一個人培養出三分鐘的熱度。擬定目標不僅可以督促自己,也能讓別人得知你有哪些需要。只要你勤于跟別人溝通,那你的朋友自然就知道你有什么困難,進而藉著人際關系這張大網來幫你早日實現自己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