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份調查表明,目前不同行業間的男女比例差異較大,女性從事比例較高的行業大多是技術層次低、收入低、簡單重復的體力勞動,伴隨職位所具有的技術、責任、地位和收入的遞增,女性比例則相應遞減
女性“職場生態”尷尬與突圍
青年報近年來,中國女性在低技能的非正規就業領域從業的數量和比例都在上升,中國女性就業總體層次走低,女性職業下沉現象開始凸顯。
中國女性處于尷尬的“職場生態”,有其深層次的社會、經濟、文化原因。盡管社會在不斷進步,但那些沿襲久遠的男主女從、男優女劣、男尊女卑等性別歧視觀念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行為。當前我國對女性的角色評估還是處于男性主導的價值體系之下。
同時,確實也有一部分女性在調和工作與生育、工作與家庭矛盾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許多女性既要相夫教子,又要在職場上不停地奔突。她們背負著社會的物質、精神生產與人類再生產的雙重任務,其生理和精神的壓力遠遠超過男性。
實際上,大眾傳媒在對女性主體精神和主體意識的宣傳方面,還存在一些誤區。如一些媒體宣揚的時代女性,有庸俗化、扁平化的跡象。而不少對社會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作出巨大貢獻的女性,卻難以成為女性的楷模。要讓男女平等發展真正深入人心,就必須倡導平等的性別文化,樹立平等文明的社會風氣,才能為男女平等發展提供相應的發展機會。
盡管我國《憲法》《婦女法》和《勞動法》等法律法規都規定了婦女享有平等的就業和發展機會,但是法律上的平等并不意味著在現實中的實現。由于缺乏對性別歧視內涵和范圍的明確的界定,對勞動力市場和用人單位缺乏良好的監督和管理機制,讓一些用人單位有“空子”可鉆,給女性就業制造了一定的障礙。當前,應該不斷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兩性平等就業的法律政策,讓勞動力市場政策與國家的根本大法保持一致。
當然,突破女性“職場生態”尷尬局面,也需要靠廣大女性自覺地提升自身素質和社會技能。只有自強,才能自立。
職場貼士:溝通很重要:學會多與他人溝通交流,尤其是你的助手,千萬不要害怕和你的助手表達你的意見,因為他(她)是你最近的人,也可以說是你工作上最信賴的人之一,而他(她)會給你帶來很多你并不知道或清楚的事情,記住一切都應該是很自然的,沒有人喜歡僵硬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