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拿著讓人羨慕的薪水,工作穩定;出入氣派的寫字樓,衣著光鮮;享受著超前的消費,這就是當代都市白領給人留下的印象。他們在事業上堪稱精英,在情感方面卻陷入困境,“交友結婚”這樣一個對多數人來說是水到渠成的事,在都市白領這里卻變成了難題。網上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造成白領婚戀難的原因除了“交友面窄”等客觀因素外,白領婚戀觀的偏差也是重要的主觀因素。為此,專家指出,都市白領解決單身的關鍵在于調整自己的婚戀觀念。
婚戀年齡 三十歲不算大
參加本次交友會的報名者中,有半數年齡都已過了30歲,他們認為自己至今未婚的原因是已經錯過了戀愛的最佳時節,成了大齡青年。其實事實并非如此,隨著現代社會競爭日漸激烈,對學歷的要求相應提高,白領階層一般都受過高等教育,按照現行教育制度計算,大專、本科畢業大約是二十三四歲,參加工作后經過幾年摸爬滾打奠定基礎,大多數人在二十七八歲時事業才剛有起色。正在讀研究生的陳女士對此深有感觸,26歲的她因為一直忙于學業,無暇顧及自己的感情生活,可在親友眼中她已經是大齡青年了,交友結婚成了目前的一件大事,于是不得不在父母、親友催促下急于找一個合適的對象。
其實,在追求高學歷和事業有成的同時,白領的婚戀年齡必然相對推后。本次的報名資料表明,70%的單身人士,年齡都在25周歲到35周歲之間。因此,大多數白領并沒有錯過戀愛結婚的最佳年華,把握現在才是關鍵。
擇偶標準不能期望對方樣樣完備
都市白領一般具有較高的學歷、比較理想的職位和不錯的經濟收入,因此他們選擇另一半的標準也很高,相貌、氣質、性格、經濟條件、個人品質要樣樣兼備。對于擇偶,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抱著“寧愿空白,絕不將就”的態度,在嚴格的篩選中,自己的年齡也慢慢變大,結婚問題也就一拖再拖。從本次報名者的擇偶標準來看,80%的未婚白領都希望對方誠實善良、事業有成。一些女士還希望對方有房有車,收入穩定。
但人無完人,白領的擇偶標準不能過于挑剔,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美”,只要對方的某個優點讓你心動,不妨將理想化的標準束之高閣。傳統的“男大女小、男高女低、男強女弱、郎才女貌”等擇偶標準,會束縛住單身人士的交友范圍,作為個性獨立的都市白領不應拘泥于這樣老套的擇偶條件。
生活方式適當調整有利于交友
單身白領由于工作繁忙,交友面狹窄,很多人都在為自己的婚戀問題而苦惱。報名者中半數的白領都希望和自己的伴侶是自然認識、相親。婚介等方式會讓雙方覺得很尷尬,但因為身邊沒有合適的對象,不得不經常被親友拉著去相親,美好的感覺就這樣被一次次減弱,很多人因此對交友結婚充滿恐懼。但注重生活的都市白領,在工作之余也期盼得到一份美妙的情緣,結束自己寂寞的單身生活。這樣的矛盾心理,帶來很多負面效應,一方面,他們因為將過多精力投入事業,傾向于接受網戀、同居等較為浪漫的生活方式,逃避婚姻帶來的責任,甚至“懶得結婚”;另一方面,他們希望給自己漂泊的心找個港灣,希望有幸福穩定的婚姻,卻無奈于找不到合適的對象。
專家建議,都市白領應該適當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改變業余的消遣活動,將工作之余的空閑時間多分配一些用來交往,擴大交友范圍,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
職場貼士:先前雇主產權性機密資料。不僅不該露,還會讓面試官認為你這個人不值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