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年齡不大,可在單位同一層次的員工中已算得上“老資格”了。眼看著后來者扶搖直上,你可能會責怪自己在上司心目中的位置不如他們,一種沮喪之感油然而生。這是什么原因?看來,人生 如棋局,開局不妙,后患無窮。回顧昨日,你或許會發現自己錯就錯在??
●總認為“人微言亦輕”。初到一個單位,保持一定的矜持是必要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大小事情都要保持低調。有時上司為某事征詢下屬意見,你總是“論資排輩”等人家說完后你再隨便附和幾句;碰 到棘手的事,你本來可以一個人解決,但你怕人家說你自作主張,總是左請示,右匯報。長此以往,上司就會把你看成可有可無的角色。
●自以為“功夫在詩外”。盡管很少有人能把年輕時選擇的第一份工作干到老,但對于自己正在從事的職業,沒有理由不把它干好。有些人在從事自己“駕輕就熟”的工作時,總是“吃著碗里望著鍋里”,文件夾下放著《股市指南》,寫調查報告的思路常常被某個小小說的素材所打亂。殊不知任何事情都是易學難精,你能完成單位的既定任 務,并不意味著你就是這方面的行家里手。更有甚者,為顯示自己的社交才能,總是把單位的電話當作交友熱線,并常以“某領導找我有 事”為榮。
●忽視身邊的“小領導”。雖然“小領導”不能最終決定你的命運,但他畢竟是你的“頂頭上司”,與你朝夕相處,對你知根知底。在分工日益精細、操作更加程序化的現代社會,“老板”不可能事事和底層員工發生聯系,那些所謂的“小領導”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你的前途。
好在“棋”還未走完,為了不至于“中盤認輸”,你有必要調整好自己的思路,做到??
●相信“一朝天子兩朝臣”。說你“做作”也罷,“易變”也罷,你大可不必以此視為晉升路上的“人言鐵網”,更不能把同事或上司流露出的對你暫時不利的看法當作徹底的不信任,千萬不要把“反正 我在他(她)手里是沒戲了”作為自己工作敷衍的托詞。要相信“一 朝天子兩朝臣”,盡力把本職工作做好,不要過分講究“職責分明”。
●主動給自己“加壓”。到單位第一年,你可能是個毛頭小伙,那第二年、第三年呢?要想增加自身“資格”的含金量,非得主動加壓不可。比如初到報社,你或許只能干干校對或者給讀者回回信的工作,但隨著上司對你工作的認可,為什么不可以多寫些稿子朝記者的方向發展呢?情況熟了,“版面”廣了,為什么不以版面編輯的職責 來嚴格要求自己呢?主動給自己加壓,任何努力都有回報,或許在你 默默地、光明磊落地“表現自己”的時候,你的上司已在一旁微笑著注意你了。
●增加“感覺的重量”。小王和小劉是同一科室的職員,都是搞新聞報道的。他們都能完成既定任務,小王的上稿量甚至還比小劉多。 但小王平時一天到晚很難有個笑臉,對于領導分配的工作雖然能夠完成,但答應起來總不那么爽快,平日牢騷發了不少。而小劉則工作主動,還能給領導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為人樂觀、爽快,樂于助人,很得領導的賞識,群眾的擁護,因此在那次晉升室主任的競爭中,小劉無可爭議地成為“獨立候選人”。面對這種結果,小王們恐怕不能 再用所謂“討巧賣乖”之類的話來貶低對方,發泄不滿了。
職場貼士:人人都有改造世界的能力,你自然也不例外,多參加一些活動,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