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中方員工發展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很多聰明過人、非常有能力有才華又特別肯吃苦耐勞的中國人,在外企干到一定時候就遇到了“玻璃天花板”,只能充當“跑龍套”的角色。原因可能很多,但有一個共性問題是:溝通誤區擋住了他們的外企發展路。
要具備外語思維能力
在智聯招聘網近日舉辦的“人才與企業面對面”論壇上,英中貿易協會首席代表MICHAEL談到了中國員工在外企求發展的溝通問題。他特別提到了外語思維能力,“我們的中英文思維時間可能是一半一半,甚至一多半都在跟英國人打交道,因為我的客戶主要是英國人。為什么在學校學的英文跟實際英文有差別呢,真正的英國人,他會用他的習慣用語去說明問題,如果你不能把他的第一手資料了解清楚的話,你很難領會他的意思,很難做工作,所以我覺得這是挺重要的一個能力。”
避免中西方差異引發的鴻溝
現任美資企業主管北美及亞太地區的副總裁EREC說:“從多年的外企工作經驗中,我深深感覺到在中式文化熏陶下的外企人員,常常會不自然地步入一些非常典型的誤區。而且,往往是當事人本身并不察覺,以至最終影響了自己的職業生涯。有的是因為英文不過關,不能清晰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還有的是因為不了解西方的交流方式,造成了很多溝通上的誤會或是鬧了很多笑話。”
也許有人會問:“我口語已經非常流利,與外國人進行自由對話不是問題,但是為什么我還是不能有效溝通呢?”EREC認為,這是因為你在了解外國人思維方式方面可能還有些欠缺。舉個例子,我們中國人說話一般都比較含蓄,不是直來直去的。一個中國人如果想請另一個人幫忙,那么他很有可能會先問一句“你現在有空嗎”,美國人是絕對不會這樣的。再舉個例子,美國人習慣在開大會的時候發表自己的高見,而中國人則更傾向于在一對一的小會上進行推心置腹的交談;東方人以和為貴,更喜歡做一個被動的傾聽者,更擅長記憶而缺少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西方文化則崇尚個性張揚和獨立思維,如果你有不同于其他人的意見,積極地把它說出來,只要做到對事不對人,相信你的老板會欣賞你的直率并且會認為你比那些默默無聞的人更有價值。
注意不同企業文化的溝通誤區
德爾福汽車系統公司人力資源總監沈堅先生認為,管理的精要在于溝通,管理出現問題,一般是溝通出現障礙,特別是由企業文化差異帶來的溝通誤區。比如,在外企,主動要求給予提升是受鼓勵的,是有能力、勇于承擔責任的表現,這不同于國企的“伸手要官”。因為外企認為,你要求擔當一定職務,就意味著你有更大的潛力,愿意承擔更多的責任,體現了你有信心和向上追求的勇氣。 一位普通員工在外企汽車公司工作半年后,向老板自薦,希望能有提升機會。老板讓他去監管新廠機器設備的安裝。這位員工未受到任何專業訓練,連圖紙都看不懂,但他雇來技術人員圓滿完成了工作。結果,老板不但提升了他,還使他的薪水翻倍。后來,老板告訴他:“你不懂圖紙我知道,但如果你因此而推掉這個工作,我也許會把你辭退。”正是勇于承擔責任的魄力使這位員工獲得了發展機會。在外企工作就是這樣,你要了解它的企業文化,才知道該怎么做最合適。
職場貼士:為什么要這么拼命?因為你必須對得起自己的良知。想要成為一個人際關系高手,第一步就必須先確認你的價值觀;若是你連這個都摸不清楚,就很難去看透人生的意義,更不用說什么成就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