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達到真誠對話的境界,是要使組織內每一分子,都能“聽異見”,并具有“講真話”的勇氣與習慣。于是有人問我:“聽異見”是要用心去接納和自己不同的意見及聲音;那么,“講真話”是不是毫無隱藏,只管把自己的意見和聲音說出來呢?
事實上,建立組織成員“講真話”的目的,無非是希望彼此在相互尊重、信賴的情況下,都能倒空自己,把任何對企業好的建議和想法貢獻出來;所以,如果只是單純為紓發內心的抱怨或不滿,脫口而出一些較為情緒性的話語,反而會造成組織的傷害、加深誤解。
因此,所謂的“講真話”,絕對不是蓄意傷人或批判人的話語,而是發自內心的去替他人設想,提出對組織成長有意義、有建設性的意見,其實,它所隱含的,正是一種利他無私的精神。
這令我想起,曾在網絡上看到的一則轉載故事:
美國知名主持人訪問一位小朋友,主持人問他:“你長大后想要當什么呢?”小朋友天真的回答說:“我要當飛機駕駛員!”主持人又繼續問他:“那如果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么辦呢?”小朋友想了想說:“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后我掛上降落傘跳出去。”
現場的觀眾全都笑翻了,沒想到才幾歲大的小朋友,竟語出大人間的“黑色幽默”?其實,孩子完全不了解是什么逗笑了大家,他仍把焦點放在剛剛的問題上,突然哭了起來,主持人緊接著問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小朋友語帶哽咽的說:“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我還要回來!”
由于小朋友回答問題的出發點,是為了要拯救機上乘客的性命,因此,他的心意很單純,完全沒有想到要用降落傘來幫助自己逃生,所以,他才能以真誠的回答感動現場每一個人的心。
一般人對于“講真話”的想法,不外乎指毫無掩飾的將事情、或內心想法呈現,我則認為,它代表的不僅僅是“真實”,更是一種“善”與“利他”的表現,因為,要說出真話的勇氣來自于它必須跳脫個人利益,才能對組織或其它人產生價值和影響力!
職場貼士:壓力過大:壓力過大時應尋求主管協助,不要試圖一人承擔所有壓力,同時在壓力到來時,也要主動尋求心理援助,如采用與朋友傾訴交流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