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是存在于失敗者心中的一種感覺,是他在實現自己目標的過程中,由于行動上受到阻礙而產生的一種悲觀情緒。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使我們的工作處于不穩定的狀態,它可能會隨時拋棄我們而選擇更加出色的人。這種競爭的殘酷性也在一點一點地剝蝕著我們的自信。
在當代社會,“優勝劣汰”的規則在每個人、每個行業中都淋漓盡致地體現著,特別是在城市中,任何有正當職業的人都不敢絲毫松懈。因為失敗是現實,也是痛苦。當失敗真正來臨時,有的人表現出超強的冷靜與自信,有的人都表現出對失敗的憂慮與恐懼。后者把失敗看成了固有的發展態勢,因而會阻礙他日后前進的腳步。
美國著名電臺廣播員莎莉·拉菲爾在她三十年的職業生涯中,曾經被辭退十八次,可是她每次都放眼最高處,確立更遠大的目標。所謂的失敗,在她面前卻成了通往成功的一個個階梯,她沒有顧及“失敗”的落魄,而是總結教訓努力地朝著自己設定的方向邁進。如今,莎莉·拉菲爾已經成為美國一家自辦電視節目的主持人,曾兩度獲得重要的主持人獎項。失敗預示著挫折、逆境,卻也是重塑自我的一種洗禮,它會使強者愈強,勇者無懼。比爾·蓋茨說:“我們都堅信自己的信念,并且對這一行業擁有激情。”這告訴我們,在每項奇跡的背后,總需要一個偉大的信念來支持我們,或許你不知道自己會走多遠,但是不要懷疑什么,努力去做,成功就會向你展開熱情的雙臂。
對絕大多數不是天才的人而言,失敗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需要冷靜、忍耐;失敗是每一個成功的起點,需要執著、認真。因此,當你面對失敗的時候,一定要清醒地告誡自己:失敗只是暫時的,失敗只是成功的一個過程,我要得到的是最后的結果。
職場貼士:如果一直躲避老總的壞情緒,那么你永遠只能在“逃之”的壓抑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