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的調查顯示,人們心目中社會地位較高的群體,壓力較大;職位越高者,壓力越大。
研究人員在山西某縣調研時,發現不少農民窮得“一年頂多能吃兩回肉”,但壓力感在各職業群體中卻最低。該縣不同職業群體按壓力從小到大排序,依次為:農民、農民工、城鎮工人、醫生教師等受教育程度較高者、縣級領導。
課題組在全國多個省市的統計分析證實了這一點。調查顯示,不同職業群體的壓力分數從高到低依次是:管理中層80分;經理層75分;教職員工75分;一般管理技術人員72分;醫務工作者、社區人員、下崗人員68分;礦工60分;一般企業工人59分。
陳龍說,企事業單位內部也是如此。企事業單位中,職位越高,壓力越大,身心健康水平相對越低。這是因為該人群擔負領導工作,任務重、責任大,工作壓力自然也就大;同時,由于他們在外工作時間長,社會應酬多,很少甚至基本不能關心家庭事務,造成家庭問題上的壓力比較突出。這些“高層”、“中層”,以及年輕的員工中,很多身處“心理亞健康”狀態。在單位和社會整體績效提高的同時,其個體的心理健康包袱卻越來越重,這值得深思。
職場貼士:學著做個好領導:如果你想讓大家信服,主動推你為紅人,必須花心思去了解公司大大小小的一些事務,我當然不是說你要把最后一分鐘都排的干干凈凈,但是,你應該讓同事和屬下相信你是在控制一切,對公司的一切都了解,他們會因此對你尊敬。而且你的上司也會對你留下好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