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是我老家唯一一位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人物,比同作為楚國人的屈原取得的歷史成就也高出許多。但是,他的歷史形象似乎并沒有屈原那么高風亮節,連死法也有不同:屈原被放歸鄉野,眼見前途成空,乃負石沉江而亡。因其高志,其亡日被定為中華民族的端午節。屈原之前,介子推背著目前歸隱山野,被用人方焚死后,其亡日被定為寒食清明節。此二位,是古來僅有的因高尚志節被列入民俗節日予以傳誦的普通人物。
伍子胥幫闔閭成名,而被其子夫差合伯?翰餮宰鈧沾徒W圓茫??蟾?晃饌醴質?T?蠆還?且蛭?雋艘恍幸謊粵郊?卮蟆按砦蟆保閡皇恰靶寫懟保??僑朧遙?偌雋送????舷緄牟?海??稀襖舷綞岳舷紓?澈罄匆磺埂保歡?恰把源懟保?髦?習搴蒙?膊觶??匆廒裳裕?偎廊院簦骸疤旌酰?旌酰∥糲韌醪揮?⑷輳?滴崍φ??甑盟夢弧N崳?昶瞥?茉劍??又詈睢=袢瓴揮夢嵫裕?創臀宜潰?醫袢賬潰?魅趙獎?粒?蛉晟琊⒁櫻 敝了酪參闖⒉渙焓芰死嗤?氨奘?敝?瘢耗招叱膳?姆蠆鍆?悠涫????唬骸榜悖?暌凰樂?螅?瀉沃?眨俊蹦俗遠掀渫罰?糜諗堂懦鍬ブ?稀H∑涫??⒁責芬鬧?鰨?谷嗽厝ィ?隊誚?校?皆唬骸叭趙輪巳旯牽?惚釷橙耆猓?輳抗潛湫位遙?春嗡??俊
很多知道伍子胥的人都記得他掘湖尋王墓并鞭尸三百的故事,大多數人都以為他是一位有仇必報和矢志不移的褊狹之人。但是,楚地人并不這樣認為,今時今日仍有諺語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其實這都是小看了伍子胥。許多人都忘記了伍子胥作為一位卓越人物的遠大抱負,以及為實現理想的忍辱負重和兼容并蓄,更加不懂得他善于薦舉人才和舉人不疑的博大胸懷。
每思及此,撫歷史長卷而抑郁,不免心中戚戚,凡人間之事,多有不測。那萬般壯志,頓時亦似覺行尸走肉。
不過,究竟是什么東西決定了人與事的成敗呢?翻閱歷史,比較絕大多數人物與事件,我們必須得承認:大概只有社會背景和經濟條件,這兩者才是決定因素。正因為如此,無論是否出現楚平王、伍子胥、闔閭、夫差等人,歷史依舊會按照自己的規律去運行。所以,盡管闔閭養專諸以殺王僚,其實也不能改變吳國攻伐楚國的戰略路徑。雖楚平王娶媳放逐世子、誅殺伍奢父子,激發了伍子胥報仇雪恨的長期努力,其實這些未嘗不只是深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作為社會大矛盾的典型范例,是無法超越“天道”的。
一說“天道”
所謂“天道”,即為事物在社會中發展的根本規律。春秋戰國時期,什么是社會發展的規律?正所謂“弱肉強食”、“此消彼長”。仇恨與恩情、無道和義理,都是以種種充分融合的形式統一于那個精彩紛呈的險惡時代。
誠如清人蔡元放短短數句話:“列國之事,是古今第一個奇局,亦是天地間第一變局。世界之亂,已亂到極處,卻越亂越有精神。”可以說,當時之亂,大抵只有二戰可以與之比惡了。其中,從數百個國家,到七國爭雄,再到秦兼并天下,共計549年間。很多人說到這,不免發出驚嘆,以為是贏政之巨大功勛。但是,殊不知這漫長的戰爭黑夜,其實都是處在周朝大一統的政治版圖之中。盡管周朝早已名存實亡,但按國人道德價值觀,也是無人敢說周朝不是名義上的政治統帥的。可見,贏政不過是獲得了實際上的控制權而已。
不過,我們還必須懂得:贏政之秦朝封建皇權的建立,只是具有形式上的政權性質,并非開辟了新的社會,仍舊是不可能超越“天道”。正因為此,秦國終無法得以延續,天下迅即進入又一輪的戰爭狀態。
可見,“弱肉強食”與“此消彼長”確實構成了人類社會本質的發展規律,這才是“天道”。其他的事物,以及人類自己,不過只是體現這一規律的載體而已:一人歷史,一人規律;萬人歷史,社會規律。所以,我才說:“歷史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有時間與形式。”
為什么這樣說呢?首先是緣于人處于現實競爭中必須張揚本性之“惡”,其次緣于人對未來和子孫的生活充滿期望的“善”。這一惡一善,即形成為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弱肉強食”與“此消彼長”。
這和自由市場經濟規律是相同的,不過是略有形式上的差異。企業之間的競爭必須合乎市場游戲規則,國家之間的競爭必須合乎社會發展規律。正是這一形式上的差異,方才相應地出現了現代企業的競爭策略和當時國家間的王霸之道。有了這個大環境,其他都順勢而生了。
二說“天命”
一個在形式上沒有放之四海皆應遵循的規則與強權的時代,你有天大的本事,如果沒有好的機緣巧合,斷然難以出人頭地的;如果沒有非凡的際遇和舉事方的胸懷,斷然不會有英雄聚會,能共創大業,且共享富貴的。多少人朝窮夕貴而由賤而倨,又有多少忘恩負義的白眼狼,更演出了多少“農夫與蛇”的故事……其實,這種感嘆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現代人也未必脫得了這些劣根性。
為什么用“形式上”這個詞呢?是因為我們每個人、每個組織、每個國家都沒有辦法超越本質上的限制:你是人,你就只有百年之期;你是組織,你不進步就應有被替代的后果;你是國家,你就必須充分考慮民眾的幸福。否則,你就是在悖逆“天道”,遲早要付出代價。
不過,既然“天道”是大環境,為什么歷史人物和故事主人公總是被社會記住了呢?這里就有個“天命”使然:順天道,循天命,自然就會產生影響力。
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社會影響力呢?這好比一個渺小的聲音被社會放大器放大了億萬倍,又或是你一根小小的導火索點燃了民眾憤怒的巨型炸彈。說到底,此非你個人能有所為的,你的仇恨或你的抱負能否生根發芽,那是土壤的原因,不是你一粒種子的力量。所以說,希特勒的崛起不應簡單地理解為其個人煽動能力的充分表現,而是激發了整個民族的仇恨情緒,這一排出異己和報仇宿愿的民族情結到了火山爆發的時候。
可見,“天道”說的是大環境,具有絕對的必然性;“天命”講的是情勢,具有相對的或然性。
所不同的是,為什么是你點燃了社會發展的火炬?為什么是你實施了國家前進的戰略?為什么是你領導改革了這家企業?
其實我們透過很多事物的表面即能找出本質的原因。為什么伍子胥是伍奢之子?為什么伍奢是楚國權臣?為什么費無極能夠得寵于楚平王?為什么楚平王如此荒淫無道?等等,如此一番大環境尋味之后;再來考察伍奢及其兩個兒子的性格和品行,即可知有實力的伍子胥秉承“天命”的必然性了。
孔子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反過來即是“在其位,謀其政”。否則,容易遭致人神共憤,好日子就難得長久,就容易招禍。
如果你和“天道”有了身份上的聯系(如加入了某個圈子),一旦有了事件的激化(順應時局的變化或策劃某些活動),又合乎你的性格、品行和實力,也就是所謂的“順天應命”了。這一點,是沒有人可以超越的。正所謂“人不能同命斗”,沒有“天命”的前述三個核心條件,你的努力就都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我有位研究生同學總是說:“我有老鄉在深圳當副行長很多年了,但至今還是總講:窮人的兒子不要學管理。”盡管古代也總有人不服輸地說“將相本無種”,但到底是脫不出“天命”的,除非你趕上了好的“天道”,超越將相做了老板;否則,沒“種”的將相,如果不功成身退,必將領受悲慘結局。
三說“天運”
除“天命”外,即便到了今天,也仍舊是沒有人能斗得過“天運”的。盡管“天運”聯系于“天道”這個大環境,但再不佳的惡劣環境,也總有許多走“狗屎運”的人。事物的發展,必需和“天命”聯系起來;但有的時候,就某些人或事而言,“天命”不僅不制約他們的“天運”,反而是很好的機緣。可能有些人認為,這些說起來或許具有偶然性。但殊不知,其間也有著必然的規律:你只能走在自己特有的軌跡上,無論你如何折騰,最終你都得走上這條路,而不是那條路;而且,這條路上在適合你的同時,也對你產生限制,仍舊都是你無法改變的……
伍子胥為什么只選擇去了吳國,而不是其他國家?這好比,管仲最后還是要“背主”歸降了齊桓公,這是為什么呢?
伍子胥并不例外,除了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之外,他處在吳楚戰爭連年不斷的歷史時期。他之所以要遠奔東方吳國,而不是北逃至秦晉呢?這當然是有大環境原因的,吳楚戰爭一般都是由吳國發起的,吳國君王在夫差之前,都是具有戰國稱霸的遠大抱負的;而楚國當時的富庶已經形成了獨特的楚文化價值觀:不思進取的守業和驕奢淫逸的生活。
伍子胥盡管走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通過這條路既實現了個人抱負,也成就了高級職業經理人的業績。但是,他也注定受到這條路的制約和限制,直到悲慘死去,也沒有預先看清自己真實的命運。從私人的角度比較,他遠沒有管仲“命”好!
今天的人們可能都或多或少地認同一點:吳越之地好利。既是“好利”,必因“貪欲”而“忘義”。此是不變的人之本性。“好利”并非是簡單的說法,“好利”必有“利生處”,自然也就有了“貪生處”。“利生處”即是指生產“利”的地方,正道譬如興農業或辦工廠,反道譬如戰爭掠奪或雞鳴狗盜等等;“貪生處”即是指生活方面存在“貪”的缺陷,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狡兔盡走狗烹”等等,當然也是包括“貪生”則“怕死”的。
如果說闔閭僅為一己之私利的話,那么,伍子胥薦舉人才就有助紂為虐和報私仇之嫌。薦舉專諸刺殺當時國君,而讓闔閭即位;薦舉孫武侵略祖國,而報殺父之仇;薦舉要離臥底殺慶忌,幫助闔閭排除異己……但是,前面講過,吳楚之戰是“天道”使然,戰爭并不因某個人或一些人而可以逆轉,這說明當時事物的矛盾已經處于弦上,吳不敗楚,楚也必敗于其他國家。既然大趨勢是不可改變的,因此,也就是說,伍子胥凡此多種舉動并不能影響其幫助社會進步的積極意義。此其為社會之“天運”。
不過,我們更要了解個人的“天運”如何。
說伍子胥,必要說另外三個人:
一是闔閭。此君并非善類,但總有大量高志。初時,伍子胥被薦舉至王僚,他左右瞎說,弄得伍子胥到底不被重用,但他瞎說是為深謀遠慮之私故:他要倚重伍子胥。他確實是有眼光的,伍子胥出謀劃策,薦舉人才,幫助他實現了一個又一個計劃。但他到底不是善類,不僅時常心存疑慮,攻打楚國,不敢全信伍子胥這些外國人,但伍子胥果真是專事之才,及時舉薦了吳國人孫武;楚國功敗垂成之后,他居然帶頭組織和縱使部下宣淫楚宮女屬,更不聽孫武諫言,合著伍子胥毀滅楚國宗廟,任由伍子胥掘墓鞭尸;后更有因驕縱女兒拒食“殘羹”自殺后,他竟借掘地道之名坑殺民眾行殉葬之實……難道不就直接說明,日后楚國必有申包胥借兵復國,闔閭也遭其子如楚的殊途同歸嗎?!
二是伯?骸4司?彩怯脅拍苤?耍??鼗誠琳??運教襖貳U??劍河心芰Φ娜耍?灤懈擼?蛟旄8?噯耍揮心芰Φ娜耍?灤脅睿?蛑祿鲇諫緇帷G姨?樗擔翰?撼霰莢諭猓?盼樵幣嚴雜糜諼猓?吮嘉猓?融宋樵薄T庇脛?嘍遠???煲??劂獺4蠓蟣煥胨轎視諼樵痹唬骸白雍渭???漢酰俊痹痹唬骸拔嶂?拐??和??柙疲骸??蠶嗔???竅嗑取!??柚?瘢?嗨娑??諱?輪???蚋淳懔鰲W雍喂盅桑俊北煥朐唬骸白蛹?渫猓?醇?淠諞病N峁?褐??耍?ナ踴⒉劍?湫蘊柏??üΧ?蒙保?豢汕捉?H糝賾彌??匚?永邸!蔽樵輩灰暈?唬?煊氬?壕閌攣饌酢:筧寺郾煥爰仁段樵敝?停?質恫?褐???嬪襝嘁病T輩恍牌溲裕?穹翹煸眨
三是夫差。此君是個性情中人,除了無遠大抱負,又偏偏是個耳朵根軟的自負者。其專寵西施,即是專任伯?海黃浞湃喂醇??詞欠胖鷂樽玉恪F??本治幢厙邐?帽媯?接杏⑿勰┞貳1熱縊擔?樽玉闕裳圓還ソ????餛?ぃ喚ㄑ隕憊醇???饌跗?惶?7蠆鈑?切湃尾齔跡?購統?躋桓齙灤校?ǔ櫨趾蒙?W慵??蠆釷Ч?腦滌桑?幢厥瞧涓搞劂炭梢醞訓酶上檔模?浼湟??慫?降囊宦齟?小
伍子胥身邊的其他人呢?其實也是良材輩出。但囿于大局勢中的一個打工仔,有時候想做點什么,除了不停提醒老板外,即便心知肚明,也未必能有所為。這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對被離的警示之語不引起重視,日后釀成成為伍子胥自取滅亡的禍星。當然,也可能是伍子胥對吳王用伯?閡彩俏弈芪?Φ模?饌蹺幢夭皇且?腋鋈死辭V莆樽玉恪
但伍子胥對孫武曾講過的一句話,卻只是聽取了表面的意思,沒有見好就收,說不定可以安享晚年。到底是沒有善終,不能不深為憾之。書說:
闔閭怒越之不同于伐楚,復謀伐越。孫武諫曰:“今年歲星在越,伐之不利!”闔閭不聽,遂伐越,敗越兵于??李,大掠而還。孫武私謂伍員曰:“四十年之后,越強而吳盡矣!”伍員默記其言,此闔閭五年事也。
我們沒有必要做事后諸葛,但我們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更要了解自身局限的首要問題就是個人經歷:人的過去,和人的出生一樣,都是不可改變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地走好現在的和未來的每一步,同時對所有言行要敢于自作自受。
同樣的,人有私權永遠是不幸的。可能很多人未必認同這個觀點。但古往今來,眾多事件都證明了此語的深邃和永恒,是為“天道”誡言。以“王道”行天下者,如吳王、楚王等等諸王,都興亦“王道”、“敗亦王道”;以才能權傾朝野者,如伍子胥、費無極者等等諸官,都起于功名、終于功名。
這些,都無法脫離“天道”的軌跡。
但是,“天道”滄桑,“天步艱難”。如終生追求規范管理的孔夫子,處于當時時局的大環境,亦不過“茫茫然如喪家之狗”……如伍子胥者,雖司馬遷同情而批曰“棄小義,雪大恥,名垂于后世”,但到底沒有好下場。其他如楚公子勝這樣的人,雖有大恥,而無堅韌隱忍和好的籌策,終難以有大作為,反誤了卿卿性命,至今豈止萬千!
即便如此,那些過往的帝王將相呢?大多都是無法脫離“天道”規律的:今天你家強、他家弱,明天你家弱、他家強;今天你是楚國亡國君,明天你是吳國喪邦人。他們強弱成敗的理由和表現,大致都是相同的。
功名的意義真的就有多大的價值呢?就普通人的生活而言,不若老莊豁達,而達觀書言于今生;斗過是非者,你不做老板,就不如學習孫子歸隱、范蠡泛舟,惟有隱姓埋名和茍且度日,其余都是取禍之道……
“天道”方才說:唯有危機才有變革,唯有變革才有良材,唯有成為老板才有良材的光輝之路。
參考資料見于《史記》等歷史書籍。
職場貼士:精神活力:在辦公桌上擺放一些微型植物或干花。清香的氣味有清醒頭腦的作用,也會讓你不再昏昏欲睡, 另外開窗透氣也會給你注入精神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