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有個絕妙比喻,令人一笑過后頓生很多感慨:企業好像是一棵大樹,樹上攀滿了猴子。站在樹上,左右看都是耳目,往下看都是猴子的笑臉,往上看都是猴屁股。要想少看見屁股、多看見笑臉,惟有多往高升。
但是,正如樹杈的分布一樣,在企業內,越到高處,可供盤踞的位置也是越少。因此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恐怕一輩子只能是仰起笑臉看上頭的屁股;碰到待人苛刻或脾氣暴戾的老板,更不免要經常挨訓受氣。
有位在國企工作了十幾年的朋友,向我炫耀他“威武不能屈”的骨氣:“一次廠長說了俺幾句,俺當場就在他的辦公室里拍了桌子。什么東西嘛,俺進廠子的時候,那小子還不知道在哪混呢?!睂τ诖蠖鄶瞪硖幤髽I中低層的職員階級來說,這樣痛快和解氣的壯舉,可能只會在幻想或夢境中偶一出現。而且我知道,該朋友敢有這樣的潑天膽色,是因為他所在的國企若要開刷一名老職工,還不完全由廠長說了算。是故,其他環境條件不如那位仁兄的人,羨慕過也就算了,不得盲目仿效。
倒是有一句話,必須銘記于心:,你不可以不做受氣包。
誰看誰的臉色?
職場不比在家,常有年輕氣盛的朋友,在單位受了一點點委屈,就想不開、鬧情緒,最終發展到辭職不干。對于這類朋友,我們欽佩他的傲氣,卻并不認同他的做法。
正確做法該怎樣?對于這個問題,我聽過的最經典的回答,來自于一位廣告界青年才俊,他說:“頭三年學藝未精,只能是看老板臉色,這并不丟臉;有本事的人,三年后成為組織里不可或缺的骨干,讓老板看你臉色?!?/P>
這位老弟能深諳此中之無窮奧義,是因為他有親身體會:在他剛進入本地最大的那家廣告公司的時候,發現大學堂里學到的東西,在實際應用中并不夠用也不管用,致使辦事成功率很低、出錯率很高,為此受到的責罰也復不少。那時侯不論寒暑,他都自覺把領帶吊在頸子上,“好讓焦躁的上司方便地拽緊它大聲訓斥”。但是慢慢地,再遭上司訓斥的次數就越來越少了;二三年過后,上司見到他時,已變得跟換個人似的,非但當面不說一句重話,有幾次該老弟耍耍大牌,上司居然也不惱,還陪著小心。
上司不能不賠小心,因為現在我的那位老弟已經是個“有本事的人”,舉凡展覽、策劃、文案、平面設計等他都很有一套,迄今獲獎無數,是那家廣告公司的臺柱和招牌。他的確可以揚眉吐氣,因為他有反過來讓老板看他臉色的資本。至此,你是否也已認為:這位老弟有今日之成績,源于他沉得住氣、懂得臥薪嘗膽?
以前總結過企業里的一個小小規律,兩個階段是員工離職“高發期”:一是新員工加入3-6個月的時候,尚處于適應和觀望之狀態,其時若發現自身性格、能力與單位的要求存在差距,特別是在工作中遇到一點小挫折、受到一點小責罰,就很可能導致負氣跳槽;另一道“檻”,是當員工在一家企業服務2年左右時間后,對本職工作已相當熟悉、急欲尋求突破和提升,但現實的情況并不總是盡遂人意,若是察覺上級對其工作并無充分肯定、尊重之意,極端的反應可能會是——痛恨上司沒眼光、又自忖遇人不淑,這口氣咽不下去,遂至以辭職來抗爭。
辭職真的有效嗎?一位醫藥營銷界公認的事業成功人士這樣說:“我辦公室抽屜里現在還鎖著五六份辭職信呢——都是過去寫了沒交的。”他偷偷告訴我,好幾次,他與老板為一些事情鬧得不愉快,都以為非走不可了,但轉念一想:選擇現在離開,并非是最好的時機,因為對公司而言損失還不是很大,只能證明自己的失敗;所以不如暫且壓壓火氣,拼命去為自己拉一些客戶,成為獨當一面的人物。他計劃好了,要等到時機成熟再提出辭職,好讓公司一下子遭受重大損失、陷于被動,也讓老板為失去一位精英而追悔莫及、大受刺激。
那五六份辭職信,最終還是都沒交成。因為1年多后,憑著自己的努力,他不僅果真新發展了不少忠實的客戶,也因此獲得了老板真正的信任和授權。該朋友如今官至營銷老總,我想即連用大棒,也休想把他從那家公司攆走了。
這位職業經理人講的一句話很有道理,“出門在外,哪有不受氣的?許多當時以為是過不了的關、咽不了的氣,事后想想,其實也并不是那么糟。挺一下,不都過去啦?在外面工作,要有好心態、大氣量?!?/P>
出去工作,你準備好了氣量嗎?
保持良好的心態,有助于我們正確對待工作中的挫敗感和窩囊氣。
沒有哪個人是喜批評而惡贊美的,除非是“被虐待狂”。是故,如因工作失當或績效不彰,成為上司發泄憤怒的“受氣包”,對誰都是痛苦和可怕的體驗??v然如此,我們也不可以將不滿的情緒寫在臉上。不卑不亢的表現令你看起來更有自信、更值得人敬重,讓人知道你并非一個剛愎自用、或是經不起挫折的人。
筆者認為:一個明智的下屬,應學做“聽診器”、“變壓器”和“陀螺”。
“聽診器”的特點,是能探測并判斷別人的內部健康信息;對待態度不那么友好的上司,我們要學做“聽診器”——設法了解其內心活動和真實意圖,進行“換位思考”。
一次我去拜訪在某大企業擔任部門經理的客戶,正逢他大聲訓斥部屬,問其火氣何以這么茂盛,該朋友道出了他的苦衷:當自己的下屬出現與組織的統一運作相背離,或不協調、有誤差的行為時,如果不進行批評指正、任其而為,那就是領導的失職。他說這樣非但無益于下屬的進步,而且他本人也會因此而受到更上一級領導的批評、懲處。
他話里的意思,非常接近于我以下所要表達的觀點:當受到上司批評時,如果我們只是局限于從自我的角度考慮問題,可能就會認為是上司故意找自己的碴、跟自己過不去。有這種想法,不但不利于改正錯誤,還會形成抵觸情緒,影響與上級的正常工作關系。所以不妨換個位置,設身處地地從上司的角度考慮一下:如果我是領導,會怎樣對待犯了這種錯誤的下屬?能夠喪失原則、放任自流、姑息遷就嗎?——答案顯然是不能!這樣一想,往往就會心平氣和了。
再說學做“變壓器”。如你所知,“變壓器”與“氣球”的一個區別,是“變壓器”能夠對強大的電壓進行緩舒、調節和分流,橫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而后者在被充氣時,只知積聚而不懂釋放、最終會因承受不住內壓而引致鼓脹炸裂。
我們要知道:由于每個領導的工作方法、修養水平、情感特征各不相同,對同一個問題的批評方式就會表現出明顯差異。然而,作為下級,不可能去左右上級的態度和做法。所以應認識到,只要上司的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工作、為了大局,為了避免不良影響或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哪怕是態度生硬一些、言辭過激一些、方式欠妥一些,作為下屬也要適當給予理解和體諒;反之,如果不去冷靜反思、檢討自己的錯誤,而是一味糾纏于上司的批評方式是否對頭,甚至出言當面頂撞,只會激化矛盾,更加有損于自己形象。
心理素質健康的人,面對不快,就能像“變壓器”那樣善于自動調整自己的情緒,很快通過提高思想認識、進行積極的自我調適,振作起精神;但是一些性格內向、自尊心過強、敏感多疑、對挫折耐受力低的人,則會把問題看得過于嚴重,擔心上司對自己心存成見,意志趨于消極。“氣球”型員工則是其中的極端,一受氣臉上就繃不住,馬上爆發,與上司針鋒相對,遂留下無窮后患;或是長期積聚郁悶情緒而無計排遣,狀若“怨婦”,對身心有莫大傷害。
最后,筆者還提倡但凡職場中人,要學做被打擊越多卻轉得越歡的“陀螺”。試想:如果我們把批評和責難作為一次接受教訓、磨練意志的機會,把挫折和苦難視同一筆寶貴的財富,那么,是不是就能坦然面對?
以前有位朋友,老在我面前說他主管壞話。原因是,他是單位里的“秀才”,在企劃部門搞文案,可讓他苦惱的是,不管他怎樣地努力,都不能使他的主管感到滿意。為此,他一度感到灰心喪志,甚至想到辭職??傻阶罱谄渲鞴苷{去其他部門以后,他的看法卻有了些轉變。該朋友承認,正是由于該主管對他近乎苛刻的高標準要求,才使他在其他人的贊美聲中不致停步不前,而是負氣式地拼命學習、“充電”、工作以提高績效,獲得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技能和成績。直覺告訴我,一個男孩快要長大了。
在職場上,有時候,我們是可憐的“受氣包”和無奈的“變形金剛”,忍無可忍也須容忍、改變自身以求容身。但我們會發現,我們得到的其實更多——豁達的心境、融洽的人際、騰達的事業……事情或許正如法國思想家盧梭所言,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實是甜蜜的。個人的一點補充是,關鍵還要看你所在的事業平臺是否值得熬一熬,若是面對毫無希望的企業加上壞脾氣的老板,就千萬走為上計,TNND,他不給俺氣受俺還想給他氣受哩!
職場貼士:吃虧是福:苦一點累一點怎樣呢?多做一些事情怎樣?加班加點又怎樣?如果你把這個當作是對自己的磨練,你會發現工作的樂趣,更重要的是你會從中學到很多東西,積累很多經驗!
下一篇:你不可以不做工作狂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與知識型老板周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