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民營企業在我國經濟社會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但是,民營企業又同時面臨著諸多的風險和危機。這是山東青島市工商聯委托山東文康事物所進行的“民營企業風險防范與危機處理機制”大型調研工作中的深刻感受。調研發現,民營企業在當前中國存在諸多法律雷區。
(一)產權困境。在第一代民營企業發展之初,出于對未來政策的擔憂,幾乎都選擇了“權利依附性”的發展模式,“掛靠”、“戴紅帽子”的做法極為盛行。這種做法卻埋下了產權模糊的法律隱患。比如,某些私人投資興辦的企業在法律形式上注冊為鄉鎮集體企業,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是,由于種種復雜的原因,當然最根本的還是利益原因,政府便依法收回,使之成為真正的集體公有財產。民營企業家往往缺少實現的法律認識,產權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護,結果只能忍受著巨大的損失。
(二)參與國企改革的法律風險。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聯姻兩者是在不同的背景、環境、企業文化、運作方式下生存,各自遵從不同的游戲規則,二者結合必然會有沖撞。民營企業因為大都是“自己說了算”,在市場運作中往往會有不規范的地方,在與大型國有企業合作后,就不能再沿用以前的手法,包括資金運作等要遵從共同認可的游戲規則。國有企業青睞民營企業靈活的機制,但出現問題卻往往正是這個靈活的機制,所以在合作的過程中加強監管不可忽視。
(三)融資中的法律風險。2003年,名列全國私營企業500強的河北大午農牧集團董事長孫大午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當地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刑罰。這起案件引起了金融界、學術界、企業界的普遍關注,也暴露了我國金融業存在的諸多弊端,同時也提醒民營企業家們要注意融資中的法律風險。
(四) 家族制企業管理是雙刃劍。由于我國大部分私營企業都是在個體工商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絕大多數都是“老公是老總,老婆是會計”的家族制企業。在企業創業初期,這種治理結構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是隨著市場環境的逐步完善,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企業規模的擴大,由血緣關系和地緣關系而產生的宗法性和封閉性,以及企業家能力的極限極大地制約著私營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首先家族制企業限制了優秀人才的合理流動,始終是個外人的感覺使得企業所需人才很難在企業駐足。同時,家族化管理過程中,如果對于親緣與利益關系處理不當就更容易出現難解糾紛。
(五)民營企業上市的法律風險。民營企業目內上市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上市,另一種是買殼上市。直接上市的標準對民營企業而言還相對過高,因此我國民營企業上市熱衷于買殼上市。從實際情況看,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殼資源大多數“不干凈”,債務或擔保陷阱多,職工安置包袱重,如果買殼方沒有對“殼”公司歷史做出充分的了解,沒有對債權人的索債請求、償還日期和上市公司對外擔保而產生的一些或有負債等債務問題做出充分調查,就會存在債權人通過法律的手段取得上市公司資產或分割買殼方已經取得的股權,民營企業從而失去控制權的風險。如奧園發展因收購誠成文化而卷入近3億元擔保訴訟、6900多萬元的“爛尾工程”及復雜的股東內部矛盾,結果導致公司資產重組計劃被擱置。因此,要特別注意企業上市的基礎環節——改制,這不僅涉及到公司產權關系和治理結構的調整,而且涉及到各種歷史問題的處理和產業方向的規劃。但由于部分民營企業目前仍然存在“重上市、輕改制”的錯誤觀念,結果導致改制質量還存在一些問題.如股權結構不合理、股權轉讓過于頻繁,公司權屬不清等。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企業上市進度,而且給上市后的規范運作埋下了隱患。
(節選自參加青島市工商聯委托山東文康事務所所進行的“民營企業風險防范與危機處理機制”大型調研工作作者負責的子課題)
職場貼士:以同理心的方式去考慮問題:不要總是想我要什么,我看到什么;反過來站在老板的立場去想他要什么,他看到的是什么。你會避免很多沖突,變得善于思考和把握平衡!
下一篇:中國法律市場潛藏200億美元商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新《破產法》要堵“腐敗黑洞”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