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什么理由,事實上這個時代正在大量地快速地制造著各種精神病患者,正象高速大批量地制造著汽車一樣,讓我們看看這些統計和調查數據:如今在美國,心理疾病(專業的叫法為“心理失常”)患者位于百疾之首,每年美國醫院病床總數的一半以上為心理疾病患者所占用(G.L.Hershey,1986)。另外,有數百萬美國人是通過服用毒品和烈酒來處理他們的神經緊張的(美國國家大麻和毒品濫用調查委員會,1973)。羅什實驗所(1967)統計調查,美國每10名大學生中至少有1名患有情緒障礙;科爾曼(1976)則證明,美國每年因患精神病從學校退學的大中學生人數已超過一百萬人。D.D.Burns(1996)認為,美國的憂郁癥患者人數可能已超過200萬人。
看了這些可怕的數字,你是否想獲得一種阿Q式的安全感說:“那是美利堅合眾國,中國的情況要好一些。”而事實上,中國的情況絕不會比美國好多少,我們和美國的區別在于我們缺乏權威的官方或學術組織的調查統計數據,區別還在于中國人精神健康的意識要比美國人要差得多。
在諸多類型的精神疾病當中,或者說在非健康人群當中,神經癥是最普遍的也是最可怕的疾病之一。神經癥又叫神經機能癥、神經官能癥或神經精神病。這種疾病患者的人數現在正在迅速增加。
權威的研究證明,神經癥的形成一般遵循如下規律和順序:
1、個人不能應付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2、幾次努力嘗試均不成功,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3、轉為以防御型行為代替解決問題的努力。
4、形成神經機能病防御。
我們在這里特別強調,判斷一個人是否患有神經機能病,還需要心理學專業工作者來幫忙。神經癥判斷的困難在于:不能簡單地依賴于一般的跡象出現,而且必須考慮到跡象的頻率的強度。如下跡象可作為判斷神經癥的一般跡象:
1、智力水平下降,記憶力、思維能力、注意力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失。
2、憂人緊張。可能出現睡眠不好,做惡夢,心緒不安,緊張等狀態。
3、過分的自我關注。可能存在長期地過度地對自己某種問題的關注。
4、強烈地尋求關心和溫暖的需要,而且可能會依戀某人。
5、敏感多疑,對日常挫折反映是夸張和持久的。
6、猶豫不決,內心總是存在矛盾的念頭。
7、刻板守舊,有回避行為,不敢面對挑戰和困難,喜歡靜守和獨處。
8、對自己的感覺不真實,或有一種不能準確地感覺自己是何人應該如何行動的情況。
9、容易拒絕別人的幫助,對自己的生活境遇感到不愉快,既想解決自己的疾病又回避自己存在的問題。
假如你出現如上所述的大部分跡象或全部跡象,我們建議你及時尋找你所滿意的臨床心理工作者,以免你的問題變得復雜起來。
職場貼士:內心的性別或種族偏見。你或許以為面試官與你志同道合因而大書特書,其實這樣不啻是自掘墳墓,職場里不容許性別和種族歧視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