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哪有什么通訊錄啊,也就是一堆沒有整理過的名片。后來業務聯系越來越廣,我發現散亂的人脈信息給我的工作帶來了很多的不方便,才想到要做相應的整理。”昨日,漢口某企業市場部經理林先生,向記者展示了他“地圖式”的通訊錄:這張大型的區域人脈覆蓋表,其實就是在一張標準大小的中國地圖上,在有朋友的城市畫個圈;而在另一張附表上,先以省做大劃分,然后再按城市進行編輯,在每個朋友的人名后,添加上他們的聯系方式。如此一來,便能一眼看清自己的人脈關系在全國各地的分布狀況,聯系起來也得心應手。林先生打趣地說:“等將來業務做到海外去了,我還得準備一張世界地圖呢!”
身為公關部經理的李曉娥,她的通訊錄則是一張行業人脈覆蓋圖。她在每個行業下面的欄目內,標明所有的人脈關系情況,“沒有的就先空著,還能隨時提醒自己去挖掘和逐步完善。”李曉娥說,她每個月都會對這張人脈圖做一次整理,不斷豐富該圖的內容,就等于她的工作已經不斷深入到了各行各業。當然,她還會根據各個朋友的綜合資料分析,制定出不同等級的聯系頻率,以有助于提醒她與所有朋友保持定期聯系。
采訪中,不少白領告訴記者,精心繪制人脈圖,其實是對人脈資源的有效整合。但其中最重要的環節,是與朋友們保持適當的聯系頻率。因為不可能和每個人都保持很密切的聯系,這就需要根據各個朋友的情況,制定出不同等級的聯系頻率。聯系辦法也有很多種,打電話,寄明信片,電郵,短信,QQ,MSN等等,都可以成為保持聯系“溫度”的有效方式。
職場貼士:作為一名著名的色彩顧問,蘇珊娜·凱吉爾生前曾為許多知名人士設計房間和個人服裝。為了應付她時間表上的各種事情,她依照一條從她祖母那里學來的原則:如果有什么工作要做,她立即就做。凱吉爾說,很多人把時間浪費在“準備開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