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上班不久,長沙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一方面人才交流市場熱鬧非凡,渴望工作的人潮波濤洶涌。另一方面,在一些大醫院,因工作壓力大、厭倦工作而引發的頭疼、失眠的患者成倍增多。在崇尚自由、快樂、休閑地工作的“后工作時代”的今天,“我工作,我快樂”被不少矛盾的職場人士打上了一個巨大的問號。
“工作倦怠”侵襲上班族
“也不知什么原因,長假過完后,我一點都不想上班,對工作也提不起興趣,而且渾身無力,也不開心。”在長沙某機關上班的趙小姐談起自己日復一日枯燥的工作一臉無奈。
而在某企業工作的李小姐則更嚴重,因為長期緊張的工作和巨大的工作壓力,經常整夜失眠,春節假期也沒調整過來,上班不久,癥狀日趨嚴重的她不得不告假繼續休息。據心理學專家介紹,李小姐和趙小姐都患上了“工作倦怠癥”。
這一癥狀顯著特點為個人感覺工作特別累,壓力特別大,缺乏沖勁和動力,甚至開始害怕工作;刻意與和工作相關的人和事保持距離,總是很被動地完成自己分內的工作,對自己工作的意義表示懷疑,并且不再關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貢獻;懷疑自己能否勝任工作。
據近期一項關于工作倦怠的調查顯示,39.22%的受調查者出現中度工作倦怠,13%的受調查者出現嚴重工作倦怠,并因此產生了種種隱性的或顯性的癥狀:頭疼、失眠、身體乏力。“工作倦怠”———這一國外職場人經常出現的癥狀,正來勢兇猛地向我們襲來。
倦怠根源:無法排解壓力和沒有成就感
哪些人易患“工作倦怠癥”?心理學專家認為一種是職場壓力大而又沒有辦法調劑心態的人群易患工作倦怠癥。
據調查,目前有85%的白領認為自己缺乏職業安全感,擔心失業、職業不穩定、缺少歸屬感、對可能出現的失敗表示憂慮、在工作中經常被挫傷自尊心等。這類人群由于每天處在巨大壓力下工作,如果缺乏排解壓力,調劑自己心態的方法,則易產生工作倦怠。
平時經常做一些重復性工作,工作枯燥,不具挑戰性的人群,亦是工作倦怠癥的高發人群。如有多年資歷的上班族,對于那些熟悉到例行公事般,一再重復的作業流程,已無法從中獲得自我價值,這些人往往會感到工作枯燥無味、沒有樂趣、沒有成就感,容易對工作產生倦怠感。
此外,就個人根源來講,心理學家認為,現代人的忍耐、毅力,愈來愈脆弱,也愈來愈會去算計得失,這也促成工作倦怠癥的產生。
工作是種態度它決定了我們快樂與否“如果你不能改變現實,那你就改變自己的態度。”在現實生活中,對上班族來說能憤然辭職不干的人畢竟是少數。那么如何讓工作成為快樂,能改變的就是自己的態度。
職場貼士:當你決定要不要說“是”的時候,把它想象成這是一件你在下周就得要做的任務。別僅僅因為它似乎看上去很遙遠而且繁重,所以你就去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