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大抵再有錢的公司,也不會沒有辦公的Budget(預算),而在一個有限的Budget里玩出無限的花樣,那就是件考人的事情了。辦公室這種地方,蛛絲馬跡之間透露的公司信息實在是太可回味。
前一陣子,幾家雜志都搬了家:一家娛樂雜志,是從中規中矩的寫字樓搬出來,租了一個大廠房,自己設計裝修,就是時髦的Loft了。然后是一家女性雜志,大手筆地租下老銀行的大樓,自家辦公室就是現成拍片子的上佳布景。還有一家女性雜志,雖然也是從寫字樓搬到寫字樓,但那可是自己新蓋的大樓,一切簇簇新,氣象自是不同。
傳媒、廣告和設計業,因為是“吃腦”行業,風格和創意都得在辦公室的選址和裝修上有所體現,或者說,公司有責任、有義務讓工作其中的人心情愉快,BrainStorming(頭腦風暴)的時候也更有靈感。至于體面不體面,那也可以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要扛住體面二字,當然會有代價。一平方米十幾美金的甲級寫字樓如國貿、賽特,里面不知駐扎了多少至今還在花錢培育中國市場的大大小小國外企業。上至拿著高額海外津貼的外國總裁,下至英文半吊子的中國秘書和行政助理,進進出出的時候,臉上都隱約一股倨傲之色。在這一刻,無論月薪兩千人民幣還是兩萬美金,他們是屬于同一陣線的。
如果真有根基就自己蓋大樓了,何必挨貴租?像摩托羅拉、惠普、資生堂都有自己的大樓,公司的企業文化也因此貫徹得死死的,由不得你不服氣。如果地方遠(像資生堂在經濟開發區),加上由營養師設計菜單的員工食堂,還有一早一晚發送的員工班車,簡直有令人死于安樂的錯覺。我十年前去資生堂采訪時見到的人,現在竟然還在,不過當然是升職了。喜歡歸屬感的人,至此也別無所求了吧。
如果是不在CBD的次一等的寫字樓,那身價就陡然下跌了。連二十幾層俯看都市的視野都沒有,地毯有污漬,洗手間有異味。當年。Com泡沫破裂時,多少公司從堂皇的甲級寫字樓里搬出來,換到便宜的地方去。只是有比較,感覺大概更不堪吧——此一時彼一時的感嘆,莫過于此。
還有一類公司,大概是想脫離這套評判系統,搞搞新意思,會用差不多的Budget租那種商住兩用的公寓當辦公室。有前廳有廚房的,屋主還給配了廉價但時髦的沙發,很有居家氣氛。商住公寓價錢平,可是使用率也低,所以多是小公司,上上下下就那三兩個人,一到中午,滿屋都是微波爐加熱飯菜的味道,說得好聽是公司文化親切,說不好聽就是不正規,你見過公寓里擺打卡機的嗎?
心志高遠的,就奔Loft、四合院和公園去了。Loft做辦公室,說不清是為省錢還是為個性而制造的粗糙,會讓吹慣了冷氣機的人去留意冷氣夠不夠、暖氣夠不夠、洗手間好不好這種基本問題。也許我對Loft有偏見,在北京,我總覺得Loft就像切諾基,看上去挺酷,可是既費油,坐起來也不那么舒服,停車還占地方。北京滿大街跑著切諾基,非常說明這個城市的個性。找四合院當辦公室,聽著雅致了,但很可能是花了錢也不顯好。現在的聰明人則是打公園的主意。先后有兩個朋友自己做公司,都在日壇公園里找到地方。說出來還是在CBD,整面的落地玻璃外面是鳥語花香,偷閑還可以就在公司里招呼朋友,在院子里搞搞燒烤派對,或在樹蔭下的空地上做做瑜伽。至少不用擔心加班加得身材崩潰。現在的日壇公園,可是打破頭也擠不進去了。
其實一個人對辦公室的態度,也無非是對工作的態度。
如果辦公室足夠吸引,大部分人也許不介意少拿一點薪水。
職場貼士:一些事可嘗試不去計較,所謂難得糊涂,用一下嘛。
下一篇:職場白領掀起改名風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辦公室就餐的五點原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