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是由一個完全真實的故事引起的。
一日,同一樓道周君之妻嚴某,與對門李某夫婦因樓道堆物小事發生口解。張氏夫婦以高八度二重唱推出系列污言穢語,嚴某不善相罵,一口難敵兩嘴,急盼丈夫援助。熟料周君一言不發,拉著妻子進居室,關上房門,拿出《智取威虎山》音帶,置入卡座,頓時,“穿林海,跨雪原.......”聲振樓板。張氏夫妻感到無趣,也自行退入房中。楊君得意地對妻說:“我這個辦法好不好?”嚴某嗔道:“好個屁,阿Q精神!”周君笑道:“人有時候需要有點阿Q精神,它可以調節情緒,化有氣為無氣。這是一種非常實惠的養生之道”。
真是“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魯迅先生在塑造“阿Q”這個人物時,大概不曾想到會無意中制造出一個副產品──“阿Q養生法”。人們對阿Q精神勝利法,幾十年來有貶無褒。但是,若不涉及重大是非問題,單從養生保健這個小角度看,“精神勝利法”確實有益于調節心態平衡,有利于化解侵入心頭的種種煩惱。所以說,阿Q養生法乃是民眾根據實際生活,對精神勝利進行“醫學改造”,去蕪存精,反為正用,總結出來的民間養生土方。
阿Q養生法的精髓在于“寬容”兩字。我們常說,養身先養心。養心,首先要把它養“寬”。心寬體健,心平氣和,五體安寧。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v觀世上長壽之人可以發現,他們之中幾乎無一不是心胸寬闊,豁達大度者。民間常聽到人說:“真是活活氣死人?!比酥詴粴馑溃饔^原因就是心胸狹窄氣量小。三國時代的東吳名將周瑜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周瑜之才可與諸葛亮媲美,但他的心胸未免欠寬。因此在諸葛亮的“攻心戰”下,被“三氣”而英年早逝,直到臨終還發出“即生瑜,何生亮”的長嘆??酌鞯墓バ膽鹩迷谥荑ど砩蠈以嚥凰迷谒抉R懿身上就難奏效,原因就在老司馬的心理素質比周瑜好得多。盡管孔明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巾幗女衣”對他進行羞辱,激他出兵,但司馬懿照樣能忍受,不但笑著對部下說:“孔明視我為婦人焉”;而且寬待來使,若無其事,繼續按兵不動。司馬懿的這種對羞辱付之一笑的修養功夫,不有點近似阿Q精神嗎?
人與人之間仍難免會發生一些純屬人民內部矛盾的小磨擦。如相互不能寬容,必定會氣出病來。這種寬容的基礎就是理解。理解萬歲。能理解一切,就會諒解一切,便會寬容起來。現在有些人火氣很大,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便會引發出一場你死我活的搏斗,甚至鬧出人命案。公交車上擠一下,馬路上碰一下,毫無損傷,但有的人會因此爭個不停,吵個不休。有人還會把“氣”帶回家中,結果惹得肝氣不達,胃氣不和,血壓升高,心動過速,五體不寧。問題就在于缺乏理解精神。
理解往往意味著讓步,甚至吃虧。先哲教導我們,處世以讓一步為高,對人寬一分是福不是禍。民間也有“吃虧就是便宜”的說法。這些經驗,實際上都包含讓步、理解等一系列健康心理的素質,并借此達到我國哲人林語堂所說的“怡然自得樂,瀟灑對人生,淡泊以明志,豁達心寬容”的境界,使精神心理常處安然舒適狀態。在這方面阿Q精神中的“容忍”兩字確能助人一臂之力。
國外有項研究稱,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健康長壽的主要因素之一。與他人相處和睦者的預期壽命,比人際關系緊張者,相對來說要長得多。而處理好人際關系的主觀因素,就是要寬容,要理解。寬容、理解是美德,人與人之間如能相相互寬容、理解,這世界也許更適于生活,這世界長壽者也會越來越多。
職場貼士:職業定位應首先考慮自己的能力優勢,這對職業發展是最重要的,無論哪個職業階段 ,最擅長的領域就是你能發揮出最佳水平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