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前夕,華為將7000名員工全部解聘然后再上崗引起軒然大波。其后,根據四川在線的消息,國內某大型上市公司,在四川公司內,將代辦員全部解聘,并且將相關人員的勞務關系轉到派遣公司簽訂合同。據網民透露,該公司就是銀行管理' target=_blank>中國銀行四川分行,網民疾呼“保護員工的《勞動合同法》一板子打在了員工身上”。
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務派遣單位應當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按月支付勞動報酬。從而給勞務派遣一個正當的身份,而在另一方面,國內網民和專家呼吁的“同工同酬”成為泡影。
網民質疑勞動派遣制的幾個問題:一是規避了勞動合同法中的“無固定期限合同”,因為與勞務公司存在著人事關系,勞務公司可以很輕易地解決被派遣單位人員進出方便的需求,另一方面對解聘員工大開方便之門;二是勞務派遣公司占了員工的利益,因為派遣公司存在著對員工報酬的提成;三是因為勞務派遣的原因,不能與用人單位正式工形成“同工同酬”的福利待遇。
網民的擔憂不無道理。在新的勞動合同法頒布的時候,專家學者都稱“該法律向員工一邊倒”,而從另外一方面來說,該法律卻為用工單位大開方便之門,在這里最明顯的就是勞務派遣制度。
比如武昌某行政職能單位,為了規避勞動合同法,對于合同工全部采用勞務派遣制度,這些派遣的員工每月工資僅七百元,干的是最苦最累的一線活,而相應的是該單位的正式員工每月收入在四千元以上,還享受各種福利待遇。
在新的勞動合同法生效前,中行四川分行的行為,無疑是一個樣板,因為在新法還沒有實施的時候,解聘員工并不受新法限制,而在新法生效的時候,類似于中行的行為早已規避完畢,從中利益受損的員工打掉牙只能往肚子里吞。筆者致電武漢的一家勞務公司,在新法實施前這家公司的業務大幅增長,從中可見一斑。
因此,新的勞動合同法的效應,在實施前可能會導致大批企業的裁員風波,勞務派遣公司生意興隆,說不定某一天,中國上億的職工中,幾千萬都被勞務公司聘用了,他們將成為全國甚至全球最大的用工單位。而員工則寄生于某單位,該單位的一切與他無關,甚至連個工號牌也沒有。
在各媒體大加宣傳勞動合同法的同時,正好也“提醒”了那些試圖規避法律的用工單位。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勞動合同法一板子打在職工身上,也就毫不奇怪了。因此,在勞動合同法的條例中,派遣制度可能會成為勞動合同法的“殺手锏”,帶給勞動者的只是負面效應。
職場貼士:不可侵犯上司的“圣域”。所謂“圣域”,即指領導引以為自豪的知識領域。例如:日本本田公司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是一個熱情奔放、喋喋不休的人,負責技術開發工作;而他的搭檔藤尺武夫則是一個慢條斯理、寡言少語的人,負責銷售工作。他們兩人從不在對方的領域插手,相互尊重。他們被視為最佳合作伙伴,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下一篇:“加班經濟”擠壓員工合法權益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試用期內被辭退能否索經濟補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