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我深以為,"合同"一類的東西就好比是一臺器械的安裝說明書,都屬于全世界最枯燥乏味的東西,然而卻又不得不仔仔細細地看,生怕哪里讀漏了一個詞句,就導致結果的面目全非。所以很期待有一種方法可以讓我快速瀏覽便能抓住一份用工合同的實際信息和敏感詞匯,讓人可以像吃快餐一樣把它迅速打發,而不用做足烹炸工夫還要擔心自己消化不良。或許,你和我想的一樣?
看合同,找準8組關鍵詞
"勞動合同的條款現逐漸在趨同。"勞動法律專家、《勞動合同法》細則起草員韓智力說,"所以要快速讀懂一份用工合同可以從8組關鍵詞入手。"這8組關鍵詞包括:用人單位信息、勞動者信息、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勞動報酬、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勞動保護和勞動衛生以及職業危害防護。
"如果說得不那么法言法語的話,就是要注意工作地點在哪兒,要去哪里履行這個合同,勞動報酬是多少,具體工作內容要干什么,社會保險有沒有,勞動期限是算短期還是長期……這些都要跟之前談好的情況做對照,說得越清楚,將來發生糾紛的可能就越小。"韓智力說。
增加敏感性,謹防模糊言辭
法律做出規定的目的是為了明確,但企業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往往會用一些"虛詞"來代替明確的安排,從而在后期有可能產生的糾紛中逃脫責任。于是作為個人,尤其是要注意企業的這種"小技巧",在閱讀勞工合同時如果發現以下提及的敏感詞匯一定要即時點明詢問,增加補充條款。
用人單位-比如之前談好的聘用歸屬是集團,現在可能變成了其旗下的某個分公司,這就要分外注意。就好像進入電視臺的新員工,被國家廣電總局、電視臺、電視臺的某一部門或是電視臺的某一項目組聘用,其享受的職能和權益都是大不一樣的。
工作地點-韓智力說如果看到工作地點寫成類似"中國"這樣的字樣時就要當心,"實際上工作地應該寫得更具體,北京就是北京,山東就是山東。如果籠統地簽成中國或者華東,那具體工作地的可能性就太寬泛,可能是北京,也可能是貴州。模糊的工作地域,容易把勞動者置于不利地位。"他說。
工資數目-如果在工資一欄看到的是諸如"不低于工資標準"一類信息需要特別留心,因為國家法規規定任何勞動報酬都不應該低于勞動工資最低標準,所以這是一句廢話。真正有效的信息是寫出具體的應得數字或是工資構成。
工作時間-韓智力說,"我們很多企業在合同里不寫工作時間,然后讓你加班。法律上的標準工作時間一天8個小時,每周不超過40小時,每周必須有一天休息。但是很多企業讓員工加班也不給加班費,還說自己是彈性工作,其實這是錯誤的。如果真是彈性工作時長,那就在合同上標明,而且必須勞動部門審批通過才行。"社會保險-"現在這塊比較亂,國家社會保險體系還不是很健全,所以法律明確規定,交保險是企業和員工共同的義務,都要交,不能說員工本人放棄交,用人單位就可以默許、同時企業也放棄交納保險。這是用工合同中的必備條款,應該很清晰地寫在里面。同時,有些職業還涉及到職業危害防護,比如靠近輻射或者高危地帶的工種,這些員工都要看是否在合同中對此環節做了約定條款。"一般說來,只需要注意以上這幾個關鍵詞,同時睜大眼睛避免"語言錯覺",拿到合同后主要看與上述關鍵詞有關的內容即可,至于其他那些大段的"官樣文章",說實話,看或不看影響都沒那么大。
職場貼士:要仔細甄別,小企業未必不好,大企業未必好,企業不是越大越好,大企業可能管理混亂,小企業也可能規章制度不健全,除了那些大型的壟斷性國企,其他國有企業一定要仔細甄別考慮,要綜合選擇考慮,切記!通過以往同學們的經驗,進入國企又離開國企的要十之七八。校園招聘有些可能是騙人的,所以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下一篇:公司為員工投保別忽視認可簽名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實習合同是否產生法律效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