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近幾年的理財騙局事件
1、P2P成最慘“背鍋俠”,央視發文抱不平
受2015年12月e租寶事件的影響,很多線下理財機構都接連曝光問題,從申彤大大集團到盛世財富,從快鹿集團到中晉資產等線下理財機構不斷被網友曝光各種兌付問題,有些也是涉嫌集資詐騙等犯罪行為。由于一些投資者傻傻的分不清線上理財的P2P網貸和線下理財機構的區別,直接把矛頭對準P2P網貸,致使網貸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其實不光是投資者分不清,一些媒體,甚至是平臺從業人員都一定程度上混淆了P2P網貸和線下理財,而2015年12月28日出臺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也規定了P2P平臺禁止開展線下理財,在此之前確實有些網貸平臺線上、線下理財均有涉足,因此投資者產生誤會也無可厚非。
但征求意見稿在“12禁”中明確提到了P2P理財不得開展線下模式,這預示著網絡借貸和線下理財做正式的切割,由于線下理財業務模式不透明,信息不暢通,監管難度更大。2016年3月26日央視通過《焦點訪談》節目肯定了P2P通過互聯網為借貸雙方提供中介信息服務的新業態,并指出:“P2P其實不是壞東西,出問題的其實也不是P2P。是因為有些人打著P2P的旗號,干了不法的勾當,才造成了那么大的損失。”特別是由于缺乏他律(監管)與自律,才造成了個別平臺“掛羊頭賣狗肉”的亂象。
2、各行各業“累覺不愛”,P2P理財獨木成林
因受跑路平臺以及線下理財機構問題影響,2016年春天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彌漫著一股悲觀的氛圍。特別是很多傳統金融行業“累覺不愛”,在關鍵時刻選擇落井下石,而非同舟共濟,例如2016年1月19日,全國股份轉讓系統直接叫停小貸、典當、擔保、P2P網貸等在內的類金融企業掛牌新三板,所有待掛牌的P2P網貸平臺因此不得不暫停。
2016年1月底,剛爆出39億票據案的農行突如其來的率先叫停了P2P交易接口服務,被認為是農行全面封殺P2P的開始,農行的這一行為使得網貸圈風聲鶴唳、人心惶惶。緊接著建行、招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等多家銀行先后關閉了P2P支付接口,分析人士稱銀行此時的行為應當是逐步排查、梳理風險,并進行風險隔離,以免給儲戶帶來損失。
2013年3月份有消息稱言保監會要求暫停P2P資金安全險,并撤銷所有類似宣傳,隨后陽光保險等保險公司也叫停P2P合作險種。在此基礎上一些地方金融主管部門也叫停了類金融公司的注冊申請,P2P行業進入一個去量化的過程。
3、國家級互金協會成立,網貸行業倡導自律
2016年3月25日備受關注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掛牌在上海正式掛牌成立。盡管會費很高,盡管協會對會員的資格審查有一套嚴格的審核流程,包括對合規經營、關聯企業、金融產品、創新能力、社會影響力等多個維度信息、數據的深入調查,但還是有很多網貸平臺紛紛提交了入會申請。互金協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437會員中,來自銀行機構84名,來自證券、基金、期貨公司44名,來自保險公司17名,來自其他互聯網金融新興企業及研究、服務機構292名,而網貸平臺會員單位全國僅40余家。
協會成立后組織了幾次高管培訓,對下屬會員的數據統計報送和信息披露也做出了一些規定,而協會的官網也與9月份正式上線并開通了會員管理功能和新會員入會申請的通道,隨后亦有幾家平臺宣布正式加入了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總的來說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在網貸自律發展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別是那些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員單位倡導自律合規發展或將成為網貸行業一股清流。
4、監管升級,國家部署專項整治
2016年4月14日,國務院組織14個部委召開電視會議,將在全國范圍內啟動有關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專項整治,為期一年。10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按照中央有關部署,要求有關部門配合開展互聯網金融領域專項整治,推動對民間融資借貸活動的規范和監管,最大限度減少對社會穩定的影響。
根據專項整治方案,地方金融辦對當地互金行業進行摸底排查,此工作于2016年11月底結束,隨后地方金融主管部門根據摸底排查的情況對互聯網金融企業進行分類監管,對整改類的平臺出具整改意見,另悉專項整治方案將網貸分為合法類、整改類和取締類三大類別,分類監管工作將于2017年3月份正式結束。
5、e速貸“經偵雷”,主動出擊業界叫不平
2016年5月20,廣東惠州6年的老平臺被當地經偵主動出擊。e速貸事件的發生時間正好在國家開啟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之后,所以這個時間點也很微妙。作為一個6年的老平臺,e速貸是惠州規模最大的平臺,累計成交額70多億人民幣,平臺投資人數超過了33萬,2016年8月2日,官方通報“e速貸”事件進展,表示e速貸通過自融、設立資金池、發虛假標的等形式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鄭某郴從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間,利用股東和董事身份,通過“e速貸”平臺以發虛假標的非法形式,向投資人募集資金達2600多萬元,非法獲利數400多萬元。
與以往爆出的問題平臺不同,e速貸被抓,很多投資者以及業內觀察人士都發出了支持平臺的聲音,希望主管部門能從穩定網貸市場環境,促進平臺健康發展的角度給予e速貸整改的機會。畢竟征求意見稿規定了18個月的整改期,而正式的監管細則也給出了12個月的過渡期,在整改期內采用一刀切和一棒子打死的監管方法顯然失妥,但過了這個整改期那就另當別論了。
6、存管指引征求意見,第三方聯合存管被斃
8月14日銀監會發布了《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存管指引),在這個文件之前,無論是指導意見還是征求意見稿都提到了銀行存管,而同期國內已經有一兩百家網貸平臺對外宣稱上線了銀行存管系統了,但存管指引之所以成為里程碑事件,是因為征求意見稿中有條讓人爭議的條款就是“存管銀行應對客戶資金履行監督責任,不應外包或由合作機構承擔,不得委托網貸機構和第三方機構代開出借人和借款人交易結算資金賬戶”。
這就預示著“第三方支付+商業銀行”的聯合存管模式或將被判“死刑”,存管指引出臺時,國內采用“銀行+第三方支付”聯合存管方式的,已簽約的平臺有46家,完成系統上線的約24家。這其實又一次顯示了監管的滯后性,監管部門在一些網貸平臺上線了聯合存管系統之后,才出臺的存管指引征求意見稿,否定了聯合存管的方案,這等同于給那些已經上線聯合存管的平臺造成了很大的損失,而最近網上流傳的網貸銀行存管指引也徹底否定了聯合存管的模式,并規定一家平臺只能選擇一家銀行進行存管。
7、信息披露指引出臺,96條信披史上最嚴
2016年8月1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向各會員單位下發《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標準
下一篇:中產家庭如何理財三年換房五年換車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三口之家理財案例:三口之家月入2萬如何合理理財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