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東山區的蘇姨今年50多歲了,幾年前下崗后,一直在做鐘點工,每個月能賺兩千多塊。可她總覺得錢不夠用,“沒辦法,19歲的兒子沒事做,在家呆了三年了,我這個年紀還要賺錢養他”。“沒辦法,初中畢業什么都不會,找不到事做”,蘇姨雖然著急,還是在為兒子開脫。
人民政協報勞動部《2003-2004:中國就業報告》指出,當前正面臨自然新生勞動力的高峰期,專家統計,城鎮新增勞動力中只有40-50%能夠實現就業。新成長失業青年增幅為63.2%;勞動力市場普遍出現的青年就業問題正在成為主要矛盾。
【“新失業群體”迅速膨脹】
一組數字可以說明廣東的狀況:2004年第三季度廣東省城鎮新成長失業青年為13.56萬,人數已經超過“下崗”人員。而在需要就業的人群中,16-34歲年齡段約為50.15萬,占總量的83.98%。
【忙于應試職業技能誰來教】
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江中聯的一份提案——《關于積極穩妥安排“新失業群體”的建議》使“新失業群體”問題浮出水面。清華大學社會學家孫立平分析,從成長的環境說,他們絕大部分是最初的幾代獨生子女,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弱。而在以升學為取向的應試教育中,在中等教育階段,他們又沒有得到專門的職業技能訓練,在就業市場中沒有什么優勢可言。
孫立平認為,目前“新失業群體”中的大部分人已經步入應該成家立業的年齡階段,沒有穩定的工作,負擔又日漸沉重,社會穩定將經受考驗;另一方面,“老失業群體”已經達到峰值,今后所增加的失業人員將會主要來源于“新增勞動力”部分,我國未來的社會保障制度面臨挑戰。
【低保救濟不如貸款助自立】
江中聯委員建議,首先政府應該成立專門機構幫助他們就業,建立“新失業群體”的動態檔案,建立有效的管理辦法,為妥善安排培訓、就業打好基礎;要就業,須有“一技之長”,政府要加大各種職業教育培訓的投入;同時,我國應推行免費中等職業教育,從根本上解決青年就業問題。對于自謀職業者,政府要出臺優惠政策予以扶持,比如在起步階段免征稅費,提供小額貸款。“與其發低保救濟,不如給資金發展”。
職場貼士:你要明白有的學校要的是就業率,他不管你找到的工作好不好,所以你要穩住自己的心態,不要因為學校催促而急于找工作,工作是自己的,前途是自己的,一定要好好找,慎重找,誰規定一定要畢業前就找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