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這個東西,從我們出生以來就跟隨至今。似乎,除了表達它或者隱藏它,我們不能再有別的什么處理它的方法。不過,現在,專家在進行了許多的研究之后,告訴我們,情緒對我們生理和心理健康上有許多的作用。所以,不時地審視你自己的情緒,對健康不無裨益。
在很多時候,我們樂觀、愉快,但是傷心憤怒的情緒也時常伴隨著我們。這是日常生活中的家常便飯,我們早已習慣。有些時候,我們能控制它們,但有些時候,我們卻對它無可奈何。那么,我們能學著去了解、去應對我們的情緒嗎?
專家認為我們能做到。而且,專家們也建議我們要做到這一點。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度過情緒的低氣壓,回到協調的生活,能給我們帶來健康生活。情緒和人們賦予事件、事物、環境、人以及經驗的意義密切相關,所以,情緒是可以掌控的。
情緒-身體鏈
我們都有著基本的情感需要,例如和人交往、對人表達的需要。有醫學研究認為,情緒和情感就是我們身體的一種生物反應。這5種情緒:痛苦、憤怒、恐懼、快樂以及愛是和我們的身體直接相關的。前三種情緒通常被認為屬于“危險”的情緒,它們意味著發生會即將會發生危險;而后兩者則屬于“另人愉快”的情緒,快樂和愛告訴我們,可以放松和享受,需要可以得到滿足。
當人們面對那些“危險”情緒時,如果不能及時緩解的話,這些情緒可能變成絕望,而所有的這些情緒都和癌癥以及其他危險疾病相關。如果這些情緒困擾著你,那么相應地,你感受到快樂和愛的時候就非常少。
掌控情緒
雖然人類的情緒還有許多,但幾乎都建立在這五種情緒的基礎上。為了從正面情緒中受益,我們需要學習掌控自己的情緒。但這并不意味著,你就需要處于一個情緒真空環境了。掌控情緒意味著,你能通過給自己充電、擁有對自己、對生活、對世界的健康信念來改變自己的不健康情緒。這些信念,會給我們帶來諸如勇敢、容忍、同情這些更為健康的情緒和心態。
職場貼士:職業方向:工作3-5年后會逐漸步入“職業塑造”階段,了解組織內情,建立初步的人際關系網,是據“職業性 格特點”對職業方向做調整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