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近來,名企連連“炒”人,職場頻頻“地震”,使得很多職場人開始關注自身的行業危機、職業危機。由此,你也許會感嘆:漂,誰能不挨“炒”!
遭遇被“炒”
■我曾被兩家名企“炒”過
王先生對職場危機的發生是頗有經驗。在采訪他之前,介紹他的朋友一再跟我強調,不要太詳細地詢問他以前被炒的事。然而當我們面對面坐在一起后,我發現他倒是對此不大介意。
1998年,王先生從復旦大學英語系畢業后,到一家知名IT企業做大客戶管理專員,負責大客戶的培養、維護、銷售、服務等管理工作。工作兩年后,就在他即將升任部門經理時,公司突然宣布裁員,將他們這個部門整體撤消。他說,其實很久以前,就有傳言說要撤消某些部門,但他始終認為自己的部門不可能會被裁掉,當現實突然到來時,他一時之間真的有點招架不住。雖然明白這個裁員與自己的個人能力無關,但面對朋友及家人的驚訝,他還是感到有些尷尬。他當時為了盡快證明自己的實力,很快就找了一個國際知名的船務公司做租船員的工作。
工作了一段時間后,老板突然以公司發展需要為由,在事先沒有征求他意見的情況下,要求他和另一個同事到外地分公司工作,如果不去就當他們是自動辭職。這和變相炒人沒什么兩樣,他們兩人都不愿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但又不甘心被炒,事情就這么僵著。但最終還是以離職告終。
在他看來,剛被辭退時,個人所受的打擊和憤怒還沒平息,而這些在面試時都是會表現出來的。有經驗的招聘者一看就會知道,你還沒做好重新工作的準備。在生活和情緒還未能平靜下來之前,做出職業上的選擇有可能再次鑄成大錯。如果意識到自己想找個工作的目的只是為了不再繼續失業,向別人或自己證明自己是能找到工作的,就最好再等一段時間,等心態平衡了,再找適合自己的工作。這樣會減少就業盲目性,對企業的甄別也會更加清晰準確。
■我在被“炒”前提出辭職
作為GE公司的優秀員工,李小姐舉手投足間都透露出做事的干練和果斷,無法想象這樣優秀的人才也曾經有過被“炒”的經歷。回憶起那段經歷,李小姐已經沒有了當初的憤憤不平,顯得十分平靜和理智。
她原來在一家日資企業任客戶監理,當時的主要工作是做合同起草和監察,而事實上,公司的許多客戶都是由她挖掘出來的。但最后簽合同時,卻是由公司的日方銷售主管親自去,決不肯讓她經手。這種不信任的做法讓她非常氣憤,但礙于工作又無法開口。
有一次她和一個客戶在談項目時,雙方非常投機,對方突然決定立刻簽訂合同。可當時再通知日方主管已經來不及了。于是,她出面與對方簽訂了合同。其實細算起來,那應該算是一筆大單。但后來公司卻以她擅自越權為由,向她提出了解約。當時她無法理解為什么自己為企業帶來了這么多的效益卻仍得不到信任。后來她從側面了解到由于她的能力很強,她在公司內部的對手向日方管理打小報告,說她與客戶私下有金錢交易。而這次她與客戶簽訂合同,讓本來疑心就重的日方經理下決心“炒”掉她。
對這個決定,李小姐非常氣憤。但冷靜下來后,她認為自己在這樣的領導和這樣的企業工作,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會非常不利,這次的離職其實也是自己重新發展的一個大好契機。只是如果是以自己被“炒”為結局,實在不甘。于是她找到公司,要求由自己提出辭職。
在談自己的經驗時,李小姐覺得:首先要認識到,“被炒”未必是件壞事。知名企業有它吸引求職者的巨大魅力。但同時也要看清,作為知名企業,尤其是外企,它們有自己悠久的歷史、完整的體系。這些在成為企業優勢的同時,也會成為個人發展的絆腳石。進入一家名企工作,除了要有出色的能力外,還要有適應企業文化的性格。讓企業為自己的性格而改變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勉強改變個人性格去迎合企業需求也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企業環境、企業文化在作為企業蓬勃發展的基礎的同時,更是個人能力得到充分發揮的要因。即使你能力足夠,但不適合企業文化的需求,也終究難以修成正果。
李小姐建議,一旦企業提出解聘,個人可以要求企業幫助自己保留面子和自尊。例如,可以要求企業給你一個下臺階的機會,由自己提出辭職。此外,還可以要求企業保護個人隱私,要求對方只能由經理和人力資源代表參加解聘談話,保證不讓其他任何人知道有關隱私情況。這些都是在最后保護自己的有利手段,千萬不要因為聽到被“炒”就方寸大亂,懵懵懂懂地就被掃地出門。
HR說法:要能看懂信號
■邱文琰:中關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經理
名企里也有弱勢部門,很多人都抱怨:企業在裁員時沒有任何先兆,而使自己措手不及。中關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經理邱文琰認為,其實無論企業的裁員計劃如何保密,都還是會有一些信號出現。比如如果出現平級調動而又沒有加薪,那就是說明領導對他目前的工作不是很滿意,才調到其他部門。所以這種時候就要多加小心了。
專家觀點
■被裁的未必不優秀
毛德萍:中國數碼顧問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
對于一個成熟的職業人,當他走進職場的第一天,他就應該有危機感,這種危機感不是因為其是否會保住或失去工作而產生,而是其在職業發展的過程中是否會同企業一起成長,一起發展。對于大多數滿足現狀的人,往往在職業危機發生的時候,其適應變更的能力比較差,而對于有足夠的危機感和心理準備的人來說,變革的危機只會帶來更多的機會和空間。
另外,有一個觀念需要更正,就是企業裁的人,不一定是不優秀的人,而保留的人不一定是優秀的人。比如:企業戰略調整,砍掉一些與企業發展不相符的產品或部門,這些相關部門的人員可能都會被裁掉。他們可能是很優秀的人,只是在現階段與企業的發展不相符而已。對于知名企業被裁的員工而言,不用太為自己被公司“炒”掉而耿耿于懷。以前在知名企業的工作經歷,其實會對自己以后的職業發展有一定的增值作用。
■體面地應對“炒”
周波:北京道銳思管理技術有限公司首席管理顧問
遭遇被“炒”,員工首先應該保持心態平靜,不要沖動。可以要求單位明確地告訴你最后的工作期限,薪水發至何月何日,補償是多少等,并要求按時支付有關費用。
要安排好家庭生活,以使事件對家庭的影響降到最低;同時應該積極為自己下一步做打算。
遭遇被“炒”,對于真正有職業競爭力的人是不會受太大影響的,一是因他們平時就對公司的情況擁有敏銳的觀察力,即使突然發生淘汰員工的情況,也不會覺得太意外;二是他們平時就積累了很強的應變能力,平時就不斷學習多種技能以使自己適應各種不同的工作崗位,因此即使出現了突發情況,對他們都已經不算是大不了的事。
作為知名企業的員工,應該理解企業的決定,做一下換位思考:“如果你是企業的管理者你會怎么做?”即使個人有不同的想法,但還是應該配合公司的決定,妥善做好工作的交接,做一個有職業素質的人,為你的下一個雇主留下好的職業形象。
所以,采取職業的行為和擁有職業的態度是非常關鍵的。
■別把企業當作家
白玲:職業規劃師
被企業“炒”掉最大的危險就是已設計好的職業規劃半道中斷后的茫然和無措。由于這時的抵抗力最低,會很容易犯一些低級錯誤,而使自己的職業發展愈加混亂。
再有,員工要認識到,在目前的職場概念中,企業不再是自己的家。在企業工作只是一個過程而已。所以在做職業規劃時,不要僅限于從目前的職位出發,而應站在整個職場的高度為自己進行規劃。規劃時要從兩個體系著手:第一個是自我體系,第二才是企業內部體系。如果只是把自己綁在目前的企業身上,自己所遭受到的動蕩沖擊的可能性和程度也就越大。
來源:北京娛樂信報
職場貼士:人人都有改造世界的能力,你自然也不例外,多參加一些活動,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
下一篇:什么原因斷送了他們的職業前途?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把握好你的擇業期望值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