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旅游對美國惡女來說是一種奇異的自戀之旅,你可以做在平時不能做的事情。比如吃得跟豬一樣;一連幾天穿同一件內衣;嚼煙草;把牛肉干當早餐;早起看日出,或是睡到中午12點過后。旅途中沒有人認識你,也沒有人會對你呼來喚去。
當然,你的員工證、門卡、手機、手表、記事本統統不要帶上路,筆記本電腦也不能帶,即使你只想用它來看影碟。你必須把所有能讓你想起熟悉環境的產物統統摒棄掉,輕裝上陣。不能讓自己離家數百英里,卻仍有被綁住的感覺。
然后,在你的公路旅行結束后,你可能會在辦公室里變成另外一個人。
對古時的女人來說,她們是不用上班的,只要管理好丫鬟或者自己把家務做好就行;但現在的女人,尤其是生活在國際大都市里能干的上海女人,家庭和事業兩者皆不可缺,恨不能生出四只手八只腳來,將一切都打點得完美。
對于幸福的家庭來說,溫柔點善良點也許明天會更好,可是對于每日里血拼著的職場,那里根本就是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女人們有時候不“惡”不行啊!
遭遇裁員,賠償金“惡算”
Julia是一家網絡公司的市場部職員,由于網絡形勢急劇下跌,她終于在年底的大裁員中被公司以“調整公司方向、部分解散”的理由解聘。人事部只給她2個選擇:一種是她可以做滿這個月并得到當月工資作為賠償,但是要算公司主動辭退她,并記入檔案;要么算她主動辭職,但這樣賠償金就沒了,最多發給她這個月上班那10天的工資算做補償。
說實話,一向勤勤懇懇、性格柔順的Julia已經為該公司工作了近2年半,可到了這種“關鍵時刻”,往日聽話的“乖乖女”也只能立刻“變身”成了伶牙俐齒、得理不饒人的“惡女”,把平常從來不仔細研究的《勞動法》、和公司簽定的勞動合同統統拿過來熟讀300遍,找出對自己有利的政策,然后“惡算”一把,將“賠償金”、違約金使勁往“死里算”,以保障自己最后一丁點可憐的權益。
在總裁辦公室里,Julia拿著有關文件振振有辭,“馬總,根據《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給予勞動者本人一個月工資收入的經濟補償。而在本單位的合同上又分明在這條之后加上了‘工作年限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如此算來,我工作的前2年應該各賠償1個月的工資作為補償,而后面的時間雖然未滿1年,也應該按照1年計算再補償1個月的工資。所以公司至少應該賠償我3個月的工資。”
也許是因為Julia的說詞有根有據,又是直接告到老總面前,所以人事部沒過多久就屈服了,同意賠償她3個月工資的要求。可是沒過多久,Julia就發現自己其實應該獲得更多的補償。“反正也到了‘走人’的時刻,沒什么好難為情的,該是自己的一樣也不能少。”抱著這樣的念頭,Julia再一次坐在了老總辦公室里。“我的合同是到2月份才到期的,現在公司要提前與我解約,應當提前30天通知我。如果沒有提前通知,又希望我當日就離開崗位,應該賠償我這30天的工資。當然,這30天是從人事部通知我的那天開始計算的,所以之前我上班的那10天你們還是要支付我報酬。總共公司應該賠償我4個月零10天的工資,否則我會去勞動仲裁部門提出申訴。”
面對Julia接而連三的賠償要求,老總覺得很頭疼,但經過人事部去有關部門咨詢后的答復,對方的要求又完全合理。結果,當老總親自將剩余的賠償金交給Julia時,滿以為這次她總歸會表示滿意,誰知道對方臨走竟然又甩出一句話來,“如果你們年底有年終獎的話,別忘記我也該得到按比例計算的部分哦!”“上海女孩果然很厲害!”不是本地人的老總發出由衷的謂嘆。
職場貼士:不要羨慕人家的命好,大家都是一樣的。我們拼命工作,不就是為了離自己理想中的極樂園更近些嗎?每隔一段時間就給自己制訂一個目標,大的像買一輛自己喜歡的新車,小的如買一套今秋的流行格呢套裝,有時候,壓力是讓人忘情于工作最好的動力,當你終于可以為了卸下包袱松口氣時,你的目標也會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