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新政策的變化主要有:統一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繳費政策,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等。
養老保險擴面
新政策擴大了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規定城鎮各類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都要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國家還在政策上給予這部分人適當傾斜。目前,城鎮企業職工繳費總比例為28%%左右。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比例統一調整為20%%(其中8%%計入個人賬戶)。后者比前者的繳費水平總體上低8個百分點,但其計發辦法相同。經勞動部門測算表明,按改革后的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后所領取的養老金要大大高于其本人繳費所能支撐的待遇水平。另外,兩類人群繳費基數和比例的統一,有利于他們養老關系轉移接續,為他們跨地區流動創造條件。
對持有《再就業優惠證》的“4050”人員(女40周歲以上,男50周歲以上)靈活就業以后參加社會保險的,新政策將給予一定數額的社保補貼以照顧。養老金計發辦法改革新政策改革了基本養老金的計發辦法。規定以參保繳費年限為基礎,以計發基數、計發比例和計發月數調整為重點,采取“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中人逐步過渡”的方式來設計。
老辦法計發年限與領取年限有較大差距,目前退休人員退休后平均要生活22年以上,按老辦法個人賬戶領10年就沒有錢了。新辦法規定,參保人員每多繳一年增發一個百分點,上不封頂,有利于形成“多工作、多繳費、多得養老金”的激勵約束機制。
對于新辦法給個人基本養老金帶來的變化,該負責人做了舉例說明:王先生,60周歲退休,繳費年限35年(其中視同繳費年限25年),其退休時,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1485元,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1350元,個人賬戶儲存額為11313元。按新計發辦法計算的基本養老金為1023元,按老計發辦法計算的基本養老金為884元,新辦法比老辦法增加139元。按照過渡期內增加的基本養老金一定比例(10%、30%、50%、70%、90%、100%)逐年遞增計發的政策,王先生增加的139元按10%計發為13.9元,實發的基本養老金應為897.9元。
該負責人強調,計發辦法的改革不會降低退休人員待遇。
新規還規定根據物價情況調整養老金,即根據職工工資和物價變動等情況,國務院適時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調整幅度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當地企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年增長率的一定比例,各地根據本地實際情況提出具體調整方案。新規還強調要大力發展企業年金。
職場貼士:當你決定要不要說“是”的時候,把它想象成這是一件你在下周就得要做的任務。別僅僅因為它似乎看上去很遙遠而且繁重,所以你就去答應。